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當前兩岸關係形勢觀察

http://www.CRNTT.com   2017-10-15 00:17:51  


 
  四是兩岸軍事對抗與較量升級。有媒體報道大陸軍事實力增強,部署針對台灣的東風十六導彈,大陸航母與軍機先後繞行台灣島航行,“武統”聲音升高。蔡英文將“防務工業”列為執政後最初重點推動的五大產業之一(已增加到十大產業),就是要重點發展軍事工業,包括增加軍購與自建“潛艦”。台軍方發表新的“‘國防’報告白皮書”確立制訂了針對大陸的“防衛固守,重層阻嚇”的新軍事戰略,宣揚台灣具備拒敵1380公里的攻擊縱深。3月21日,蔡英文主持潛艦設計啟動簽署合作備忘錄儀式,強調“‘國防’自主”,加強“水下戰力”,爭取十年內完成首個潛艦服役。不論台灣當局是虛張聲勢,還是色厲內荏,均顯示了蔡當局在軍事上對抗大陸的軍事戰略思維。美國重新啟動對台軍售,而且國會通過《2018年國防授予權法案》,主張美國軍艦可停靠台灣港口,進一步加強台灣當局“軍事對抗”的信心。

  總之,兩岸政治現狀正在被打破,蔡英文的政治承諾已經改變,蔡英文不時強調“維持現狀”與“建構兩岸互動新模式”只是一種不切實際與蒙騙台灣民眾的政治語言。台灣《美麗島電子報》在6月底一份民調顯示,51.3%的民眾不認為蔡英文在維持現狀而在改變現狀。但這種改變仍只是一種量變,尚未觸及敏感的核心問題即“法理台獨”問題。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的“台獨”分裂活動持續深化與升級

  蔡英文執政後,全面啟動“去中國化”的“軟性台獨工程”或“柔性台獨工作”,在“轉型正義”口號下大力推動“去中華化”、“去中山化”、“去蔣化”、“去鄭(成功)化”、“去孔化”與“中國歷史東亞化”等,就是要從精神、文化上徹底切除台灣社會一切“中國”的印跡與影響,為台灣“獨立建國”創造條件。

  當然,學界對蔡英文執政後的“台獨”路線與做法有不同的表述與歸納,如“文化台獨”、“柔性台獨”、“軟性台獨”、“和平台獨”等,如今《聯合報》又給取了個“蠶食式台獨”的名稱。文章認為,陳水扁“鯨吞式台獨”跨度很大,可以低到“四不一沒有”、“拚死捍衛‘中華民國’”、“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高可到推動“正名制憲”、“入聯公投”與“一邊一國”,總體上是高調的、大動作的“鯨吞式台獨”。蔡英文則是姿態比較低,起伏較小。低以“維持現狀”為核心,不斷宣示“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露鋒芒,不講重話狠話;高則不接受“九二共識”(承認“九二會談”,求同存異),走的是“轉型正義”側翼,玩的表面上是小打小鬧,其實是低調的“蠶食式手法”。蔡英文低調蠶食式手法,其凶險可能大於陳水扁的高調“鯨吞式台獨”,前者是自己結束了自己,蔡英文的低調蠶食則是作繭自縛,自己讓自己不能收場(台灣《聯合報》,2017年3月23日)。就是說,蔡英文上台執政後,採取了更為聰明、陰柔的“台獨”方式,但不論何種“台獨”方式,都是“台獨”分裂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