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施威全:中美回歸正常賽局 台話語權薄弱

http://www.CRNTT.com   2020-11-14 00:05:43  


施威全受訪。(中評社 方敬為攝)
  中評社台中11月14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美國政權轉移對美中台關係影響,“國政基金會”顧問施威全向中評社表示,美中關係可能回歸正常賽局模式,台灣則因為放棄兩岸對話,失去在美中之間的槓桿功能,淪為三角關係中的邊緣人,拜登上任後台灣仍得讓美國予取予求,台美關係看不出更進步的可能,兩岸也沒有修補的跡象。

  施威全,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所碩士、倫敦大學伯貝克法律學校博士,在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時期擔任簡任秘書,曾任“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新北市經濟發展局長等職。

  分析拜登若順利上任,美中台三角關係走向,施威全表示,其實三角關係就算在特朗普執政的3年多來,也沒有重大結構改變,雖然特朗普對中看似尖銳、對抗,但細部觀察所有政策的結果,即便感覺強勢無比,可是終究沒有破壞一中原則,沒有破壞三個公報。因此,若特朗普不按牌理出牌的風格,事實上也維持住既定原則,拜登上任後回歸傳統調性,美中台關係更不會有所變化。

  施威全指出,特朗普任內對中主要的圍堵政策,仍圍繞在經貿議題,雖然在特朗普對中實施的貿易制裁之下,確實拉近美中貿易逆差距離,減少貿易赤字,但觀察中國的貨品出口量狀況,卻呈現穩定成長趨勢,代表美對中的經濟戰,事實上殺傷力有限,而在軍事、政治層面,特朗普對中國的手段也沒有違反美中台既定格局。

  特朗普政府雖然先後派了衛生部長、國務院次卿訪台,施威全說,看起來有意在政治上挑戰一中原則,但美方的動作實際上硬中有軟,一是衛生部長與次卿的職能在政治敏感性較低,二是美方均以悼念李登輝為訪台名義,這樣的安排是向中國大陸打招呼,顯示美國自有分寸。

  軍事上,若美國軍艦靠港台灣,高雄成為美軍運維基地,就會是美中衝突的引燃點,施威全說,但3年多來這只是某些台灣人的主觀願望,一直沒成真,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雖然對中國措詞強硬,但在台海及兩岸問題,仍然保持戰略模糊,沒打算踰矩。

  施威全認為,既然不按牌理出牌的特朗普都沒有意破壞三角結構,拜登上台更是不可能,預期先前高強度的美中賽局會停歇,特朗普時代的美中對抗類似賽局理論中的“Tit for Tat”,較為針鋒相對,但賽局核心要素仍是維繫合作關係,特朗普話語強硬、作風強勢,充其量只是選舉及政治語言,實際上也不會破壞合作可能。未來回歸傳統賽局,美中競合過程中,關係會比較趨緩,台灣則持續擔任配角,只是恐怕與特朗普時期相比,會相對邊緣化。

  施威全說,事實上,台灣就算在特朗普時代的美中台關係中,也不是主角,一直是屬於被動式的跑龍套角色,無論在含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進口,美國對台軍售等,都是不由自主成為美國刺痛中國的工具,同時送利多給美國,而台灣表面上看起來得到台美關係升溫,但卻毫無獲得實益,充其量只是美國的工具人。

  兩岸關係也難以修補,施威全表示,因為蔡政府即便不再對中國態度強硬,但兩岸溝通的基本原則仍在於“九二共識”,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就沒有制度性互動的前提,事實上,當兩岸喪失官方之間的連結後,反而加劇讓台灣邊緣化,台灣唯有在兩岸關係具有影響力的時候,才有機會在三角關係中占有一席地。

  施威全表示,過去兩岸之間有溝通管道時,曾經台灣是美中台關係的要角,當台灣與大陸談ECFA時,台灣可以借力使力,在美中之前成為關鍵槓桿,但如今兩岸沒有溝通管道,台灣失去了中美台關係中的最重要槓桿效力,誰當美國總統,台灣都只能任其予取予求,台灣未來在美中台當中扮演的角色,他個人相對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