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緬甸轉型正義與政治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22-02-13 00:07:26  


 
  1948年1月,正式獲得獨立的緬甸並沒有迎來一帆風順的發展,相反,各種延續至今的麻煩也就接踵而至。由於其獨特的被殖民歷史、特殊複雜的民族國家建構過程,再加上地理環境上典型的山地平原分割型國土空間格局,以及地緣政治經濟格局之下諸多大國勢力在緬甸及其周圍進行的地緣博弈,使得緬甸成為全球民族、宗教、政治問題最為突出的國家之一。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緬甸歷來充滿了衝突和紛爭,在權力爭鬥的過程中,三大政治勢力,即以緬族民族主義為主的緬甸軍人集團、追求西式民主的緬甸自由主義派的民盟集團以及各北方少數民族集團等各政治勢力,都從自身利益出發,或藉助國內民意或依靠西方勢力或通過區外大國,借力打力、縱橫捭闔。除此之外,熊理然等學者認為緬甸還有三種政治力量:借力外部勢力的指向性排外民意集團、極端排外型佛教徒民意集團、宗教排他型(穆斯林)民意集團。各政治集團都有各自的權力空間、民意支持和勢力範圍。③

  緬甸軍政府始於1962年奈溫將軍發動的軍事政變。直到2016年2月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通過競選上台,緬甸軍政府以“單一軍政府模式”直接統治了這個國家五十多年。在台面上,緬甸軍方擁有緬甸鞏發黨作為其政治舞台上的形象代言,在舞台下,軍方掌握著緬甸政府軍的指揮權。而昂山素季領導下的民盟沒有軍隊指揮權。學者程金東認為,獨立以來,緬甸軍隊和國家幾乎融為一體,除了軍隊,並未發展出另一套治理工具。緬甸歷史上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受到威脅時,文官政府往往無力應對,軍隊的硬實力和危機應對逐漸轉化為軍人政治在事實上的政治資源。④

  緬甸軍方的立場歷來被認為是偏民族主義的,其理念是“一個種族、一種語言、一個宗教、一支部隊”。該理念不僅被緬甸軍方所倡導和實施,也在相當一部分緬族群眾中擁有民意基礎。緬軍的民族主義理念擁有的民意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是來源於軍方。自2011改革以來,緬甸已經正式在制度上軍政分離,政府、軍方、執政黨、議會等西方式的民主國家要素一應俱全,理論上緬甸已經不再是一個軍人執政的國家。新的政治框架中軍隊依然占有強大的力量,但這也看到了軍政府很明顯釋放出其為了平衡地緣政治壓力、爭取外部合法性而做出的妥協,不論其妥協和退讓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來自內部抑或外部的壓力。軍方的這種妥協從無到有,從局部到全面,從被動到主動,是其嘗試順應世界潮流的舉措。民盟政府上台後,改革大刀闊斧,精簡部門,針鋒相對地大赦政治犯等,⑤軍方並未干涉。這本為民盟提供了很好的政治機會,有助其在緬甸開展其治理藍圖。但是民盟似乎沒有意識到(或不願意意識到)這應該是一個漫長而要求更多政治智慧參與的過程,其間還必須考慮到緬甸錯綜複雜的各種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宗教等參數。

  民族主義和自我特殊使命感強烈的緬甸軍方認為自己是緬甸國家的守護者,其所擁有的合法性就根源於緬甸複雜的局勢和民族分離主義的隨時抬頭。占據緬甸國土相當大面積的各少數民族政權迄今擁有獨立的武裝政權,它們類似於“國中國”的建制和半獨立的現狀,都是緬甸發展和前行中的障礙和風險。同時緬甸文官政府在維護國家統一方面的無能為力,自由渙散,⑥更烘托出軍隊在維護國家統一和消除戰亂和分裂危機中的作用。2016年,敏昂萊在緬甸國防軍閱兵儀式中強調,軍隊仍是保證國家團結的唯一力量,也是憲法的守護者;他表示,在邁向民主的過程中有二大障礙,將導致結局走向混亂,一是不遵守法規,二是武裝造反;唯有杜絕此障礙,民主才能持續進步,因此軍隊在緬甸國家政治中仍要發揮維持穩定的作用。⑦文官政府嘗試用非武力、非軍事的手段解決民族分裂和武裝衝突的努力並未帶來明顯效果,因而緬甸軍政府更加堅信文官政府在阻止國家分裂方面缺乏良方。軍政府歷來否認自己想長久把控政權,相反它尋求有序地向文官治理過渡,以維護緬甸的國家統一,遏制分離主義,當然也捍衛軍隊的利益。它也曾多次移交政權。但是,以西方民主和自由價值為執政理念的文官政府期待引入國際勢力解決國內問題,⑧這對強調“有紀律的民主”和自認忠誠愛國的軍隊所設想中的底線構成了矛盾和挑戰。1988年緬甸的大規模抗議活動讓緬甸充滿了離心力,而後在1990年昂山素季領導的民盟取得了多數席位,但是它完全不接受軍隊的邏輯,要求軍隊立即移交權力,同時還建議舉行紐倫堡式的審判,打算“清算軍政府罪行”,同時自行召集新議會,和軍政府做完全的切割。軍政府自認是捍衛緬甸國家完整和民族凝聚的中流砥柱,也自認移交政權的動機足夠真誠,而民盟的做法對其來說無異於卸磨殺驢、過河拆橋。這反復突破著軍政府的底線,加劇了軍政府與文官政府的衝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