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台灣如何規避“被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22-08-28 00:03:25  


 
  然當烏克蘭從“親俄路線”轉向“親歐路線”、“親美路線”時,舊蘇聯時期雙方領土劃分爭議及因烏東地區講俄語民眾受到烏政府之歧視對待及壓制,成為雙方爭論衝突之導火線。尤其親西方烏克蘭政府宣稱,要積極參與歐盟及加入北約組織,此必然引發俄羅斯安全疑慮,從而採取“先發制人”的所謂“特別軍事行動”。換言之,烏克蘭從“親俄”路線,轉向“親歐”、“親美”路線,其作為俄與西歐國家的“戰略緩衝區”角色及功能消失,明顯不利於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保障。

  從地緣政治及戰略角度檢視,美國於歐洲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藉北約東擴欲吸納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改變烏作為歐洲與俄國之戰略安全緩衝角色,從而加深俄國家安全疑慮,最終引爆俄烏戰爭;美國本身並不參戰,卻可“以烏拖俄”耗損俄羅斯國力。同樣地,美國在東亞地區建構“北約版”印太戰略,聯日以抗俄中,宣稱支持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同時拉攏台灣成為美國印太戰略民主成員,成為美“以台制中”之戰略前沿角色,藉由“以台耗中”阻擾其發展機遇,使中國無法與美國在全球霸權爭奪戰勝出。美國印太戰略即是抗中戰略,台灣角色不是軍事盟邦,也非新夥伴關係,甚至不是印太經濟架構的參與成員。台灣很難逃避代理人角色,“台灣牌”成為美國布局印太戰略代理戰爭之策略棋子。②

  同樣地,俄烏關係與兩岸關係也有雷同相似之處。台灣當局自民進黨執政以來,悖離國民黨執政時期承認“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宣稱不接受“九二共識”,標籤化“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國兩制”。民進黨執政後,台灣社會認同台灣人比例、主張台獨比例也創新高,激化兩岸民族主義衝撞;大陸批判台灣悖離中華民族主義,自絕於中國人認同、“兩岸一家親”及“兩岸命運共同體”建構。尤甚者,台灣採取“抗中保台”之“反中”路線;運用“聯美抗中”戰略參與美國所建構印太戰略,轉向“親美”路線,扮演作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戰略前沿角色。此種對外路線轉變,台灣對大陸、烏克蘭對俄羅斯關係,頗有雷同之處。

  大陸對台政策主張“融合漸統”、“融合和統”,台灣兩岸政策卻走向“兩岸兩國論”、“相互承認主權說”,激化兩岸敵意如螺旋般升高,陷入戰爭邊緣風險。比較俄烏戰事起源,無論外交路線轉移、民族主義認同分歧、主權衝突及領土糾紛,兩岸似乎具有相似性。台灣應必須自覺,勿淪為美中競爭超級強權之籌碼,方能維護台灣安全避免“被戰爭”風險;應從“聯美抗中”單邊路線,轉向“友美和中”均衡戰略,始能避戰。

  貳、從季辛吉及米爾斯海默論反思俄烏衝突根源

  一、季辛吉論俄烏衝突根源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已超過3個月,北約組織承諾將無限制提供給烏武器,美國也通過400億美元援烏法案。在北約及美國奧援下,烏克蘭挺下這場可能曠日費時戰爭,絕大多數烏克蘭民眾堅持領土守護。然俄政府卻宣布將先前承認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正式回歸俄羅斯聯邦疆域。思索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曾語出驚人指出,烏應放棄部分領土,與俄達成“和平協議”,始能儘速終結此場戰爭;更論及:“分界線應該回到戰前的現狀,這意味著回到俄烏戰前的現有狀態”;俄應被允許保留在2014年吞併的克里米亞。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