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中俄關係對歐盟地緣政治格局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23-06-26 00:09:00  


 
  此外,在第八個重點方向“糧食安全”領域,中俄聲明加強合作。這對於非洲國家、廣大南方國家可能是一件好事,中非、東非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公開聲明歡迎中俄投資,擁抱中俄帶來的貿易紅利,非洲的糧食安全和食品衛生問題,以往都很大程度上依賴中俄糧食出口和農業投資。而非洲傳統上作為歐洲國家的“後院”,其對外關係的轉向可能引起歐盟及其成員國的不滿,迫使後者進一步採取外交行動和經濟手段。尤其在歐盟逐步擺脫從俄羅斯進口化石燃料的大背景下,與非洲屬國開展綠色能源開發合作是歐盟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歐盟可能與中俄在第三方國家展開博弈。

  二、中國對俄烏衝突的外交斡旋及其外溢效應

  西方陣營貌合神離。某種程度上來看,中國領導人訪俄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替代美歐的戰略短板、或是戰略真空。在今天地緣政治碎片化的狀態上,很多地區性大國都想實施外交影響,例如日本首相幾乎在中國領導人訪俄的同時突訪烏克蘭基輔,展示日本在俄烏衝突中的影響力。無獨有偶,法國總統馬克龍也試圖在調停俄烏衝突的過程中發揮影響。馬克龍立場相對中立,希望中國能夠在調停過程中積極發聲,與對華立場強硬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形成鮮明對比。

  俄歐或在技術和經貿領域繼續“剝離”和“脫鈎”。美國白宮發言人科比聲稱,如果中國要在俄烏衝突中發揮作用,就應該督促俄從烏撤軍,未免讓人有一種“道德綁架”的感覺。不論最終戰爭將以何種方式結束,美歐對俄制裁、對華遏制,在可以預見的較長時期內,仍將持續。而且在技術領域的封鎖,將會顯得更加微妙。

  隨著中俄主導的多種地區合作機制的構建和完善,包括歐亞經濟聯盟、上海合作組織的鞏固和協調以及擴大成員國,未來在科技產品供應鏈、價值鏈、經貿格局、金融體系等方面都可能形成與歐盟相互對峙的兩大體系、兩大話語模式,美國的介入不會讓地緣政治格局變得更融洽,而可能讓美歐相互猜忌成為歐盟在先進產業領域生出另一塊“短板”。下一步歐盟成員國內部可能出現兩種聲音的巨大分化,一種是強烈抵制解決俄烏衝突的“中國的和平計劃”以及此後的中俄主導下的地區一體化機制,另一種聲音可能來自經濟體量較弱的中南歐國家,因其對中俄能源、外貿的傳統依賴,從而趨於妥協和中立。今後中國在歐布局或持續面對模糊性的國別政策與分化性的國別立法。當然,“中國的和平計劃”能否最終促使停戰,仍不可預測。可以確定的是,歐盟委員會為維護安全利益,必然會在關鍵性技術和ICT產業更加密集地出台和完善法案,包括3月16日歐盟委員會提交的兩份法案——《淨零工業法案》(NZIA)與《關鍵原材料法案》(CRMA),都是為了提升戰略自主和反制中國對外投資。本來容易成為抓手的綠色轉型合作領域,都可能成為意識形態鬥爭的前沿。從最消極的一面來預測,如果“中國的和平計劃”失敗,俄烏衝突和地區形勢或進一步惡化,美國也可能尋找新的由頭進一步介入衝突,甚至仿效“北溪管道炸毀”的戲路,將歐盟綁架進入“戰車”,讓中美、中歐關係繼續“垂直落體”式下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