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 
中評論壇:融合發展與港台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4-02-10 23:53:22  


郭一鳴
 
                        郭一鳴:香港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發揮獨特作用  保持國際化至關重要

  各位學者好,我主要講講香港的融入問題。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如何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融入大灣區變成香港發展的新動力,需要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共同努力,而加強聯通國際、保持國際化的特色,香港才能夠為中國式現代化發揮獨特作用,包括對促進兩岸融合發展作出貢獻。

  香港必須增強“三融入”

  首先是觀念意識的融入。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6年,但不少香港人包括特區政府公務員、政治人物,特別是青少年,在觀念上仍與內地格格不入,當中除了極少數人是政治上的反對勢力,大多數衹是對國情缺乏瞭解認識,在觀念上存在隔膜,主要是未能正確理解“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國家的關係,而這種觀念上的隔膜,成為香港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障礙和隱憂。

  例如,“內地”一詞近年已經在正式場合普遍使用,但是不少非官方場合,包括部分媒體依然習慣性稱為“大陸”、“國內”,甚至還有使用“中港關係”等。一些政府官員和媒體將輸入內地勞工,與從海外其他國家地區輸入勞工一樣,統稱“外勞”。一句稱呼,不僅是思維習慣,更是反映一種觀念。衹有從觀念上融入國家,才能在實際行動上融人國家發展大局,這方面應該從小學教育開始做起。

  其次是發展規劃的融入。香港人普遍認同,國家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快速增長,是香港發展的最大機遇和動力。但香港回歸後的發展規劃,依然出現“目中無國”的做法。兩年多前媒體披露特區政府在距離深圳數百米之遙的沙嶺興建超級殯儀館,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三年前特區政府推出北部都會區規劃,特首李家超剛公佈的2023年施政報告對規劃做了修訂。特區政府終於明白,建設北部都會區不能衹是為香港,亦必須考慮大灣區融合發展,還應該著眼於國家長遠發展。

  更重要的是,香港的發展規劃和理念要融入包括“一帶一路”等重大國策。當今國際形勢風雲變幻,香港要充分利用“一國兩制”和國際化的獨特優勢,配合國家發展大戰略,在參與“一帶一路”以及“雙循環”中把握發展機遇。從這個角度,北部都會區的規劃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第27頁 第28頁 第29頁 第30頁 第31頁 第3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