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孫立堅:中國的戰略是驅除亞洲迷茫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09-03-23 09:31:33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訊/上海《東方早報》今天登載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的文章“中國的戰略是驅除亞洲迷茫的關鍵”,全文如下: 
  
  我們注意到,從1998年開始啟動的亞洲金融合作模式,雖然已從清邁協議的雙邊合作框架拓展到了今天多邊合作的亞洲貨幣基金模式,但是,它的規模、作用和合作模式上的共識依然十分有限。我們看到,應對本次危機,韓國走的救助路線,依然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候的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主導的援助模式。

  同時,亞洲金融改革的很多模式是按照“華盛頓共識”和美國模式展開的,雖然由於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和政府為支持產業發展所實行的金融監管模式使亞洲沒有像歐洲那樣出現金融體系功能崩潰的局面,但是,東亞各國外匯儲備保守的投資方式和由此帶來的流動性惡化的後果,已經讓亞洲各國深深地感到強化金融創新和金融合作的重要性。

  於是大家產生了很多迷茫:美國的金融創新模式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裂痕,亞洲今後該怎麼走(如何處理好“監管”與“創新”的關係)?為此,很多亞洲的經濟學家也都強調要加強金融創新過程中的透明性,但是金融創新中,信息生產的成本會不會因為透明度的提高而讓財富掠奪的競爭對手“搭了便車”;為了保證金融創新的活力,需要培養一批能够肩負高風險的企業家和投資家,那麼,該如何設計一套與美國現有股權激勵模式完全不同的獎懲模式,從而彌補亞洲金融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以至於過多依賴標準化程度很高的製造業的弊病呢?另外,全球化事實上帶來了世界經濟失衡的格局,亞洲今後如何保證健康的區域合作方式,推動可持續的發展?還是自身發展內需主導的“自立”模式?如此等等,這些都是亞洲目前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事實上,亞洲之所以在美國引發的金融大海嘯中不能做到獨善其身,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美元主導的貨幣體系。全球在金融危機爆發後因為本國的財富與美國市場緊密相連的緣故,從而不得不直接或間接地承擔了這場危機所擴散的風險。這讓亞洲產生了從未有過的發展的迷茫和探索未來合作的強大動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