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黃光國:兩岸應建構儒家文化共同體

http://www.CRNTT.com   2009-09-07 00:30:57  


儒家文化,連接海峽兩岸。
  中評社香港9月7日電/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海基會顧問、“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光國在《中國評論》月刊九月號發表專文《建構“儒家文化共同體”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者認為:“把海峽兩岸建構成儒家文化共同體,一定可以加速促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文章內容如下:

   2009年6月13日,在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許世銓教授的促成與安排之下,來自台灣的“兩岸統合學會”與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的成員,以及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的教授們,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兩岸和平協議學術研討會”。在該項研討會上,與會人士對於張亞中教授在《論兩岸統合的路徑》一文中,所提出的七個構想,都給予高度肯定,認為值得深入探討與推動。

  我個人認為:在張亞中教授所提的七個構想中,在“文化統合”方面,最為具體可行,而且目前最為大陸所迫切需要者,應當是在兩岸之間建構“儒家文化共同體”,來促成中華文化的偉大復興。

  價值真空的危機

  我的這個構想主要是根據我對大陸最近數十年來發展的觀察,有感而發的。自從鄧小平在1979年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之後,經過30年市場導向的經濟改革,中國的社會型態已經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當時被打成“臭老九”的知識分子,再度成為新的社會菁英。在“思想解放運動”和西方觀念的持續衝擊之下,中國卻面臨了“價值真空”的危機。目前的中國社會,不僅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現象日趨嚴重,社會上也瀰漫著“一切向錢看”的功利主義之風,人們不再相信共產主義,學校體制也不知如何進行道德教育,人們精神世界空虛,不知人生的意義何在。

  而對這樣的問題,大陸一些見識深遠的知識分子開始發起“儒家文化復興運動”。最早發起這場運動的,是一群民間的知識分子,他們自發自動地辦書院、讀經班、研討會,推廣歷史經典,並且辦網站,連絡同好,出版刊物,建立志願者組織,透過媒體宣傳,向國家領導人呼籲。

  文化認同的危機

  在這個時候,中共當局也已經意識到提倡傳統文化的必要性。最近,中國大陸的知識界流行著一種說法:“1949年,社會主義救了中國,1979年資本主義救了中國;1999年,中國救了社會主義;2009年,中國救了資本主義”。他們在說這話的時候,臉上雖然帶有幾分得意,更多的人卻是面露一種無奈的嘲謔:自從西元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失利之後,一連串的外交挫敗使得中國知識分子完全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到了清末民初,他們更普遍產生“中國意識的危機”,認為要救中國,不僅要向西方文化求取丹方,而且必須徹底否定中國文化傳統。他們膜拜過的“洋菩薩”,看起來似乎都相當靈驗,能夠讓他們感受到“消災解厄”的立即效果;長久下來,其“泥雕木塑”的本質卻不免原形畢露:這一尊尊金玉其外的“洋菩薩”,不僅救不了別人,甚至救不了自己。1989年,當前蘇聯及東歐國家紛紛宣告解體而中國仍然屹立不搖,他們以為那是出自“歷史的偶然”。2009年,當中國有能力出手援救資本主義國家,知識分子卻面臨了嚴重的文化認同危機: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世界大國,中國似乎已經有能力在國際舞台上和列強並駕齊驅,可是,經過歷史的幾番折騰,中國不僅自身的文化面貌模糊,而且保留了許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糟粕”。如此缺乏文化魅力的“大國”,不僅不知道:自己的“崛起”究竟是憑藉甚麼樣的文化力量?而且也不瞭解:甚麼樣的文化力道可以支撐自己未來的持續繁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