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馬英九大陸政策 尚未形成明確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09-10-09 00:43:06  


 
  以“言論自由”看待(定位)“法理台獨”

  在“務實台獨”的問題上沒有著墨

  馬英九自身一貫反對“法理台獨”,但在“務實台獨”的問題上著墨不多,且在“台獨”是否是未來台灣前途的選項上,近年來馬英九也說辭不一。

  2006年2月就國民黨在《自由時報》刊登“台獨選項”廣告一事,正在歐洲訪問的馬英九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台獨’是部分台灣人士的選項,但不是國民黨的主張,也不應該是台灣未來的方向”(2006年2月17日《中央日報》)。而2006年8月,馬英九赴歐洲招商前回答媒體詢問時則稱,“台灣的未來是由台灣人民來決定,人民作主有很多選項,不論是統一或‘獨立’或維持現狀,都必須由人民決定”(2006年2月8日《中央日報》)。馬英九曾特別解釋其“不獨、不統、不武”這“三不”中“不獨”的具體含義,稱,“不獨”就是“不推動新憲法或是台灣共和國”,且“不獨”和“台獨是選項”也沒有衝突,因為前者是他的個人主張,他“不會走這條路”,不過“我們國民當中有人有這樣(台獨)的想法,這是屬於言論自由的範疇,我們應該容許!”。

  馬英九之所以會以“言論自由”看待(定位)“法理台獨”,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馬英九內心信奉的民本、民權的政治思想、觀念使他給“台獨”留有空間,而島內現實社會政治情勢與政治生態也讓他在奪取更多政治資源的操作過程中,對所謂“台灣主體意識”有某種程度的體認與迎合。至於為何對“務實台獨”著墨不多,則在下文具體分析。

  馬英九給國民黨、民進黨、美國、大陸都留下了可以發揮、合作的機會

  馬英九的大陸政策給國民黨、民進黨、美國、大陸都留下了可以發揮、合作的機會,為何?

  1、馬英九路線下,國民黨可以借大陸壯大發展自己,贏得更充裕的執政時間,以便重新累積並掌握籌碼,與大陸談判。

  今天,國民黨與大陸的互動,雖然已從冷戰思維的“對抗、對峙”中擺脫了出來,但骨子仍然是要與大陸抗衡、競爭。當然這與冷戰後國際政治的演變及其思想發展密不可分。而長期來國民黨在台灣打下的基業,那些始終被視為優於大陸的政治、經濟籌碼,或說“台灣經驗”,經過李、扁“台獨”路線近20年的執政,損失慘重;而大陸的國力卻迅速崛起。兩岸優劣態勢逆轉,台灣抗衡大陸的籌碼快速流失。對此馬英九是既不甘心也很著急。

  馬英九以最高領導人身份兼任國民黨主席,是為了“完全執政,完全負責”,他的責任就是完成對“台獨”執政的撥亂反正,一如馬就台美軍售問題提出的那樣,他“執政8年的目的在定型,順著軌道往前走”(2009年6月16日台“中央社”專訪),他要力爭8年任期,並利用這8年打好基礎,鋪好軌道,讓後來的執政者,無論黨派、理念,都能在這條軌道上行駛,並難以發生重大偏離。說白了,就是要讓島內執政者難以再搞“法理台獨”,以此保障並維持兩岸長期和平的現狀。對馬英九來說,這條軌道通往哪里暫且不提,但肯定最終必以主流民意為依歸,而要將台灣民意貫徹到底,則必須靠台灣的實力。因此,馬英九現在要做的就是韜光養晦,先把台灣的整體競爭力,無論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都提升,當台灣的經濟、民主、文化等力量轉化為能夠與大陸相抗衡、競爭的政治力的時候,他就重新掌握了籌碼,那時才是與大陸談判的時機。這是他特別強調“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因之一。而要增強實力,特別是解決島內經濟問題,則必須依靠大陸,要依靠大陸則必須改善雙方關係,增加政治互信,只有這樣,國民黨才有與大陸合作並利用大陸壯大自己的可能,馬英九才能獲得在島內施展的更充裕的時間。可以說,“兩岸和解、外交休兵”,是馬英九軟的一手,體現著他擅長的以柔克剛的戰術,也透露出其長遠的戰略意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