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開拓新思路 打造和諧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10-08-17 11:14:32  


 
  歷史是一面鏡子。溫故知新。可以說,近10多年來,香港社會變得越來越不和諧,主要原因大體有下列幾項──

  第一,在法理上,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不可以繼續“九七”前中英雙方合作處理香港過渡事宜的安排;在實際上,可以而且必須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履行憲制權責的中央政府,卻因為種種因素不及西方若干大國在香港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力。於是,“民主之路與回歸之路的分歧”在“九七”後不僅沒有消退,相反,是顯著惡化了。

                     培養人才配合轉型

  第二,“九七”前夕,港英政府以人為製造香港地產市場嚴重泡沫來掩蓋香港經濟缺乏高科技製造業支撐而呈現的“空心化”。“九七”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因為種種因素而疏忽或延宕香港向知識經濟轉型,同時,缺乏對於社會收入分配的適度調節。10多年來,香港經濟表現反覆,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愈益惡化的基本政治矛盾不僅沒有從經濟和民生層面獲取某種平衡,相反,經濟轉型幾乎停滯和民生問題積重難返,與基本政治矛盾形成“負互動”。

  第三,香港回歸祖國是政治轉變也是社會轉變。香港人心沒有回歸,指的就是社會主流意識形態,表現為相當一部分香港的中國人至今不願意承認自己是香港人也是中國人的新身份。“和諧香港”不僅以沒有根本政治對立、經濟可持續發展、貧富差距得以控制而大多數居民安居樂業為基礎,也離不開共同的身份認同和社會核心價值。

  第四,香港特別行政區缺乏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基本法》、“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治人才。“政治家”不是自封的,而是在政治鬥爭中造就,在管治和施政中被公認的。“九七”前,英方不可能為“九七”後香港特別行政區培養一批能夠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基本法》、“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治人才。“九七”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短短13年歷史,儘管政治風浪迭起,管治和施政坎坷,卻不足以產生一批能夠挑起“一國兩制”重任的政治人才,尤其缺乏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基本法》、“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政治領袖。

  香港經濟轉型、政治轉變、社會演進是前所未有的歷史巨變,卻缺乏領袖、人才和手段。建設“和諧香港”,就是要盡快地創造完成各項任務所必需的條件,以推動經濟盡可能迅速地轉型、政治盡可能平穩地轉變、社會盡可能安定地演變。

  如果既有思路一再被證明無法打開局面,那麼,就要勇敢地開拓新思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