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
真偽學者辨—肖傳國雇凶傷人的警世價值 | |
http://www.CRNTT.com 2010-10-18 09:04:52 |
世界上並不存在學術環境的“世外桃源”。說句公道話,目前中國的學術環境,不很好,但也不很糟。而且,真學者,好學者,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也會潔身自好,不會不做學問,更不會自甘墮落。革命導師馬克思一生多生活在貧困中,卻也在思想和學術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寫《資本論》,既不是為了獲獎,也不是為了評院士。愛因斯坦則說,居里夫人“一旦她認為某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會毫不妥協持之以恒地追求到底,在無法想象的極端困境中,她仍然保持專注與執著。”《管錐篇》的主體部分,則是錢鍾書在大家都認為搞不成學問,也不搞學問的環境中完成的。 今天的學者,相當於我國古代的“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錢穆晚年曾說:“士是中國社會的中心,應該有最高的人生理想,應該能負起民族國家最大的責任。更重要的,是在他們的內心修養上,應能有一副宗教精神。”他還說,今天中國的知識分子,只接受了西方的權利觀念,沒有接受他們的宗教精神,只講個人權利,不講仁愛與犧牲,學者不再是士,也沒有成為西式的“知識分子”於是,士農工商“四民中少了一民——士,社會驟然失了中心”。 或許肖傳國雇凶傷人案件的發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錢穆先生的遠見。但我的看法依然樂觀,因為只要袁隆平的品格與獻身精神所具有的力量,活在中國知識分子的心中;只要監獄和道德法庭而不是學術殿堂,成為肖傳國代表的力量唯一應該去的地方,中國的科學事業就會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來源:2010年10月18日08:01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