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全民“戀考情結”影響高考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11-01-13 10:59:20  


 
延伸評論:高考改革豈能總摸石頭不過河(2011年1月10日 《重慶時報》 張勇)
 
  近些天,高考改革的話題因為教育部長袁貴仁在《學習時報》上發表的,有關高考改革部分的論述掀起輿論的熱潮,特別是“部分科目一年多考”引發了公眾的聚焦。儘管媒體的報道普遍以“教育部長發文定調高考改革思路”,但還是被公眾普遍解讀成了高考改革方案將要出台。

  隨後,教育部發言人稱教育部並未對外公布有關所謂的“高考改革方案”。目前已經進入了2011年高考軌道,即便有“高考改革方案”也不可能現在公布。(1月9日《新京報》)

  按教育部的解釋,這場“高考改革方案”的輿論風潮完全是場誤會。事實上,袁部長的文章中著實只提到“高考改革的主要思路”,並非成形的改革方案。但,這樣一個只是方向性的“思路”,怎會掀起如此之大的輿論波瀾呢?這其中所飽含的民意期待,恐怕不是澄清誤會就能平複的。

  一方面,現有的高考體制對公平造成的焦慮,以及在人才結構優化上的落後,為公眾詬病久矣;另一方面,高考改革又始終停留在“只聽腳步聲,不見人下來”的狀態。公眾飽含期待,卻遲遲不見真章。在這種急切的期待下,高考改革只要有風吹草動,就極容易觸動公眾的神經。或者說,“思路”被理解成“方案”,正是這種急切期待下形成的幻覺。

  “民意已經過河,政府還在裝著摸石頭”,這句話用在高考改革上同樣適合。近些年來,高考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這其中不但有對高考公平的憂慮,更有對人才培養結構方式改變的期待。不可否認,在教育資源存在失衡的現實情境下,全國統一高考已經不能滿足公眾的公平期待:各種加分亂象充斥其中、冒名頂替時有發生、地域不平等已成痼疾……高考的亂象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直接造成了當前高校教育的尷尬:擴招的結果導致高校只重程序和數量,不重質量;生源大戰的瘋狂,只為一時的臉面,並未對選拔的人才擔負起塑造成才的責任。

  而要符合公眾的這種期待,不至於讓飽受公平焦灼和就業負累的人們望眼欲穿,教育部有責任給公眾一個路線圖和時間表,不能只是閉門造車,更不能糾纏在一些細節的改良上。事實上,教育公平的實現、人才結構的改善,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現有的高考機制正成為影響公平和優化人才結構的掣肘。因而,盡快出台高考改革方案,不僅僅是民意的期待,更是教育圖強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高考改革方案“只摸石頭不過河”,已經讓民意變得浮躁和不安。作為承擔著高考改革重任的教育部,不能總是讓公眾沉浸在高考改革的幻想中。“面壁十年圖破壁”,高考改革的民意呼聲高起,教育部豈能等閑視之。我們希望:這個“被誤解”的思路出來後,高考改革能夠開門納諫、扎實考證、周密部署,從探索走向正途,順應民意盡快出台改革方案。而不能總在河裡摸石頭,讓站在岸邊的公眾看不到方向、等不到歸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