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 
中評社台北論壇:馬兩岸論述變沒變

http://www.CRNTT.com   2011-06-17 00:23:48  


 
  第四,現在強調中華文化、中華民族沒有錯,可是在馬英九的語彙裡,“中國”這個的概念與“我們”連結的愈來愈少,“中國人”這個語彙經常以“中華民族”的面貌出現。語彙的改變是一個人自我認知改變的結果,而其結果又會更強化其後來的認知。當然馬英九可以緊抓住“憲法”,說尊重“憲法”,但是在政治的表述上(末)卻與“憲法”(本)應有的規範產生微妙地不同,而“末”的微妙改變過多或過久,也會衝擊人民對政治人物遵守“憲法”這個“本”的信任程度。

  馬英九的表述可能沖擊藍軍的立黨根本

  任何社會都有菁英,菁英的責任就是引領天下先,民主政治多了一點,即菁英的政策必須接受人民的檢驗。由於人民自身的利益較清楚,對於公眾利益的認識相對不強,因此,一個好的政治人物,除了要照顧人民感受,更重要的要能夠引領人民方向。如果政治人物自己缺少中心思想與論述,心中想的只是如何延續執政,那麼就會流於父子騎驢的媚俗境界。

  “後馬英九”自2008年上任時任用“陸委會”賴幸媛時,已經注定了他選擇一條希望能夠討好泛綠的路線,他認為這樣做可以搶泛綠的選票,因此以靠攏綠的論述希望他們靠近來。後馬英九應該想到,他的某些核心論述改變,其實等於是強化了綠的論述的正當性。當馬也說台灣前途由2300萬民眾決定的“前途自決”說時,其實是強化了民進黨的“住民自決”說,當馬說“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國家”時,與民進黨說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只是國號叫做“中華民國”,其實差別已經不大了。

  馬英九可以想想,當民進黨也主張“不統(不統一,比馬更不統了吧)、不獨(台灣已經獨立,比馬立場更堅定了)、不武(大陸放棄對台動武,比馬更強硬了)”時,馬英九如何再區別他與民進黨的不同?馬可以說,我們的“不統、不獨、不武”是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前提。可是當民進黨再說,我們也尊重“憲法”,但那是民主化“修憲”以後的部分,原來“憲法”中的“一中”部分兩黨彼此尊重,他們也來個“一憲各表”後的“共識”,馬又如何因應呢?

  馬英九或許沒有想到,也可能是不以為意,當他的論述產生變化時候,事實上衝擊到的是所有藍軍立黨根本,整個論述根基一直再備受侵蝕而渾然不知;或許他認為可以這樣拿到選票,而不思如何在觀念上如何調整李扁十多年的“去中國化”社會教育。馬英九連任所面對的一百多萬“首投族”,都是李扁教育思想下的青年。馬英九如果選擇討好與媚俗,或許可以險勝,但是李扁“去中國化”論述不做根本性的調整或改變,國民黨最後會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徹底改變自己的政黨屬性,成為“台灣國民黨”,另外就是接受失敗。因為當自己的靈魂都不能堅守時,如何還能號召人民的信賴與支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