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張藝謀為何甘當天價宣傳片道具?

http://www.CRNTT.com   2012-08-01 11:25:10  


 
張藝謀作為知名人士 社會責任感不能忘卻

  2012年07月31日13:00來源:解放網-新聞晚報 作者:冷雪峰   

  審計署不久前公布的鐵道部2011年度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結果顯示,鐵道部在未按規定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投資1850萬元製作片頭署名 “張藝謀導演”的《中國鐵路》宣傳片,引發社會強烈關注。隨著事件不斷發酵,鐵道部、張藝謀和宣傳片的製作公司飽受公眾質疑。

  但是,張藝謀表示,他多次參加宣傳片創意會,提出了意見和建議:“但最終的交付完成片未經我審改便在高鐵上播放,播放效果最多達到我最初構想的三分之一。 ”而且,張藝謀承認分兩次收取250萬元的酬勞。北京市稅務部門開具的繳稅單和相關信息顯示:張藝謀前後兩次分別繳納個人所得稅47.3萬元和70.5萬元。

  這似乎很顯然地是在說,張藝謀沒有任何責任。也確實如此,作為導演張藝謀,他怎麼能知道其中有1850萬元的投資,而在三轉二轉,有人貪污後,剩餘的700餘萬元被人拿了回扣?所以,我們不責怪張藝謀。只是張藝謀或者說張藝謀們忘記了一個現實,這就是在中國,作為知名人士的他們,有一種不能忘卻的社會責任感。試問:如果沒有張藝謀,誰會對《中國鐵路》拭目以待?

  歌德說: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自己去做的事有一種愛。張藝謀顯然忘卻了這一點。他沒有盡到拿人錢財幫人消災的責任。250萬元的酬勞到手後,他居然未審改“在高鐵上播放”的《中國鐵路》宣傳片,而且沒有就“未經我審改便在高鐵上播放”提出任何異議,這種投機心理,讓人看不見他作為名家、名人的社會責任。如果成功,就是“我”的榮譽;如果失敗,只是“未經我審改”。凡事未見分曉,功利心理下,成者為王敗者寇,沉默成了最大的本錢。但是,面對國家近兩千萬元的損失和其間官員的腐敗,張藝謀難道就真沒有一點需要懺悔之處嗎?有新聞事實證明,當人們對《中國鐵路》和張藝謀的拍攝水準不敢恭維的時候,有記者今年7月初曾為此多次致電張藝謀助理,但其電話無法接聽,發去的短信也沒有回應,難道他們“睡著”了?

  張藝謀的藝術值多少錢當然無法一概而論,所謂“願者上鈎”,需要就是合理。鐵道部相關一位主管負責人透露,鐵道部花費1850萬元拍宣傳片,就是衝著張藝謀來的,不然不會支付那麼多錢。

  張藝謀也許很冤枉。但無論怎麼說,他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應再學自己的助理那樣不置可否。還好事到如今,當他“得知投資1850萬元的宣傳片是違規招標”,終於“很驚訝”,表示:雖然我不知情也無法控制,但我必須反思,要對社會有一份責任。張藝謀說,國家如果對這筆違規資金作進一步處置,他將全面配合,接受監督。儘管他“得知”和“驚訝”得晚了一些,也沒有為自己收進這250萬所該承擔的責任說一聲對不起,但張藝謀的身份只是電影導演,不是反貪先鋒,無法要求他做出超出自身道德水平的行為。人們的興趣,依然只能寄望在那本“根本經不起查”的1850萬元假賬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