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天明留給青年導演的話

http://www.CRNTT.com   2014-04-22 12:36:06  


西影集團五十年名導:吳天明
  中評社北京4月22日訊/“一個導演跟一個作家一樣,比到最後,不是花招,不是色彩,那些都是手段。較量到最後,都是拼對人生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西影集團五十年名導吳天明如是說。以下是南方人物周刊文章《吳天明留給青年導演的話》:
 
  2012年4月,《飛越老人院》公映前夕,我們在北京北四環邊的西安曲江影視集團公司駐京辦事處見到了董事長吳天明,當時他正在籌備新片《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嗩呐藝人一直守護看家手藝尊嚴的故事。因為隔壁屋子的創作會提前了,所以我們的採訪時間非常有限。原本想以後還有機會再暢聊,誰知道那次見面竟成永別。

  張楊回憶,吳天明在拍戲期間每天都充滿活力,因為角色需要,每天都不停練習開大巴的駕駛技術。拍攝奔跑追車的戲份時,不顧年事已高,依然全力以赴真摔。他用一個資深前輩的全情投入,支持著青年後輩導演的拍攝工作,同時以身作則,垂範著一個電影人的職業操守。下面這些話,是他針對青年導演創作的主題有感而發。吳天明一生豪爽,說話直率敢言。我們整理全文發表,寄托哀思的同時,也希望宏大時代的每一個創作者兼聽受益。

  談現在的年輕導演之前,我想先說說陳凱歌、張藝謀、吳子牛、田壯壯他們,他們也是當年的青年導演。你看他們當時拍的《黃土地》、《紅高粱》、《菊豆》、《孩子王》、《晚鐘》、《盜馬賊》等等,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在裡面,都有一種精神追求在裡面。但是這種追求,到了90年代之後,就開始變味了。大家都衝著商業片、票房、明星、大投資去了,包括張藝謀這些人,慢慢也改變了自己過去的追求。用他們其中一些人的話說,我不再背十字架了。文化大革命過去了這麼多年,我不再背民族的十字架。於是放棄了精神上的追求,所以就出來了《三槍拍案驚奇》、《無極》這樣的一些電影。那麼這些東西出來以後,適合看這些電影的人群是什麼樣的人呢?都是一些教育程度不高、一些基本理想都很缺乏的年輕人。觀眾媚俗,這些片子比觀眾還要俗。但在中國電影圈卻大行其道,官方還支持。

  官方支持可以理解,因為他們要數字,要票房,要保烏紗帽。商人也支持,因為要利潤。所以有理想有追求的電影,反而沒有人看。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些導演只好往這個方向靠攏。所以拍了若干年,出了若干部倒胃口的電影。反過來你再看好萊塢,它再商業,都有人類文化的追求。都有友情啊、愛情啊,做人的基本原則。反而我們的很多片子沒有這些。《三槍》在說什麼,你能看懂嗎?導演可以說上下五千年,縱橫幾萬里,但是幾個人可以理解?大家都看不懂。電影是商品不假,但是它是帶有文化色彩的商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