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揭秘二戰:日軍強征慰安婦67.8%為中國籍

http://www.CRNTT.com   2014-12-15 11:46:08  


 
  目前,日本右翼勢力極力歪曲和否認“慰安婦”問題,日本新版教科書更删去了“慰安婦”一詞,原慰安婦向日本政府提起訴訟,要求索賠一事更是毫無進展。2001年5月30日,日本東京地方裁判所,又駁回了山西盂縣4位原“慰安婦”的訴訟請求。在日本政治日益右傾化的今天,原“慰安婦”索賠之路將會更加漫長而艱難。挖掘原“慰安婦”的生存狀態,不僅能給予日本右翼勢力有力的還擊,也將為法律上如何界定原“慰安婦”的受傷害程度提供可信的依據,從而更好地爭取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為最終贏取訴訟勝利鋪平道路。

  對於原“慰安婦”生存狀態的研究,國外學者一直都相當重視。據筆者掌握的情況,日本、韓國、挪威的學者一直把曾經在戰爭中受到性傷害的婦女的生存狀態列入調查和研究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台灣學者也開始重視對原台灣籍“慰安婦”的生存狀態的研究,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而大陸方面,據目前筆者掌握的情況來看,尚未有一篇關於這方面的論述。究其原因,除了研究者對前“慰安婦”的生存狀態重視不夠以外,還由於資料的缺乏。二戰結束後,日軍銷毀了大量有關“慰安婦”的資料,幸存下來的原“慰安婦”迫於輿論的壓力,對自己的受害事實閉而不談,惟恐他人知悉,資料的缺乏嚴重地阻礙了對“慰安婦”問題分析的深入和研究領域的拓展。其次,缺乏一個全國統一的調查研究機構,研究和調查仍然各自為政,也導致對原“慰安婦”的整個生存狀態無法作出科學的統計和分析。而在台灣,由於成立了相對統一的調查機構—台灣“慰安婦”專案小組,因此,對“慰安婦”生存狀態的研究才得以進行。

  台灣學者在對原台灣籍“慰安婦進行調查和個案分析時,從史學和人類學的角度,不僅對“慰安婦”的征召狀況以及“慰安”事實進行調查,對征召前之教育程度、家庭狀況、結束“慰安”後之生活情形與影響,如健康狀況、婚姻狀況、生育狀況、經濟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統計、分析,對台籍“慰安婦”的生存狀態進行了初步的研究。為了便於說明問題,我們不妨以台灣“慰安婦”專案小組屬下的台灣婦女救援會發布的幾份台灣“慰安婦”調查分析報告為基礎,看看台籍“慰安婦”返回台灣後的生活狀況如何。〔〕

  自從1992年日本國會議員伊東秀子在國會圖書館找到三份電報,證實台灣也有“慰安婦”,台灣婦女救援會隨即展開了調查。1992年6月底,婦援會發布了“台灣‘慰安婦’首度個案調查分析報告”,公布了第一批13名受害婦女的情況。年底,又發布了“台灣地區‘慰安婦’調查個案分析報告”,公布了48位(包括第一批13位婦女)原“慰安婦”的情況(其中38位仍然幸存於世)。隨後幾年中,婦援會繼續擴大調查範圍,又於1997年發布了“台灣地區原住民‘慰安婦’訪查個案分析報告”,公布了14位原住民受害婦女的情況。上述52位受害婦女結束“慰安”生涯後的生存狀態如下:從婚姻狀況來看,原“慰安婦”的婚姻關係不穩定或不美滿,且以單身未婚與同居為主要的婚姻狀況。有二度至五度結婚者。

  從工作性質來看,以替人洗衣、煮飯、打掃、做手工等為主要工作。

  從生活形態來看,隨工作需要到處遷移漂泊以為生,生活孤獨,晚景凄涼。有的由於經濟能力低,已成為或正申請低收入經濟補助戶。

  從身體狀況來看,不孕為普遍的現象。在婦女救援會首次調查的13名原“慰安婦”中,有9名不孕,高達近7成的比例。多數婦女患有胃病、氣喘、心臟及肺氣腫病、婦科疾病等等。

  從心理感受看,雖然事隔五十年,但多數婦女仍然感到羞愧、怨嘆、憤怒。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