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對衝經濟下行壓力是貨幣政策重要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16-08-13 07:16:53  


在今年全球經濟面臨極大的衰退壓力的情況下,中國宏觀經濟的主要目標仍然是穩定預期,對衝經濟下行的壓力。貨幣政策應該以穩定宏觀預期作為最重要的目標。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仍然高舉寬鬆的武器對抗通縮和衰退的時候,中國的貨幣政策何去何從卻成了兩難的選擇。

  北京時間8月4日,英國不出意料地選擇了七年以來的第一次降息。英國央行同時宣布了刺激經濟的一攬子措施,其中包括收購600億英鎊的政府債券和100億英鎊的公司債券。該行還稱,已劃撥數十億英鎊資金用於向銀行發放超低息四年期貸款,以鼓勵放貸。儘管在英國“脫歐”的衝擊波下,英國央行選擇貨幣寬鬆成為市場共識,但通過如此猛烈的寬鬆組合拳,還是令市場頗感意外。

  經濟參考報發表獨立經濟學家馬光遠文章稱,寬鬆並非英國央行的獨舞,在負利率成為很多國家貨幣政策選項的情況下,不斷寬鬆似乎成了市場一致行動的邏輯:澳大利亞央行近日宣布將基準利率降至歷史新低;韓國和俄羅斯也在6月開啟了降息模式;日本、丹麥、瑞典和瑞士等國央行都在實施負利率,其中,貨幣政策已經寬鬆至極的日本,最新的舉措是推出了新的28萬億日元的寬鬆計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19日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英國“脫歐”這個重大事件將導致經濟、政治和制度的不確定性,從而使世界經濟面臨的下行風險上升。該組織認為英國“脫歐”這一意外事件在商業和消費者信心已經脆弱的環境下造成了新一輪不確定性,預計全球經濟活動回升將更為緩慢,並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為3.1%、3.4%,均較今年4月的預測下調了0.1個百分點。

  文章表示,儘管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被上調,但在全球經濟深陷衰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不可能獨善其身。下半年,中國經濟既要對衝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也要解決自身周期和趨勢性調整的壓力。此外,上半年中國經濟在穩增長的同時,還引發了新的矛盾和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確保貨幣政策及其他宏觀政策的定力至關重要。

  在中國7月一系列宏觀經濟數據相繼公布之後,關於貨幣政策如何選擇的問題引起了新的爭論。近期,各界對於中國貨幣政策走向十分關注。8月3日,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發布了一篇題為《更好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的文章。文中寫到,“堅定不移降低各種企業成本。擇機進一步實施降息、降准政策”。但當日下午,這些話被删除。近日,人民銀行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下一階段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對於未來是否降准降息,該報告提到,頻繁降准會大量投放流動性,促使市場利率下行,加上其信號意義較強,容易強化對政策放鬆的預期,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外匯儲備下降。

  顯然,在經歷上半年部分城市房價的大漲之後,貨幣政策寬鬆引發的資產價格泡沫是中國經濟當下必須注意的重要風險。而7月PPI儘管同比連降53個月,但在降幅大幅收窄的情況下,很多人更是認為貨幣政策沒有寬鬆的必要,將降准降息排除在貨幣政策的選項之外。

  但是,必須指出,在今年全球經濟面臨極大的衰退壓力的情況下,中國宏觀經濟的主要目標仍然是穩定預期,對衝經濟下行的壓力。貨幣政策應該以穩定宏觀預期作為最重要的目標。

 文章指出,在全球經濟面臨極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宏觀政策切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應該根據宏觀政策目標確定貨幣政策的基調,而不是相反。為了穩定宏觀經濟預期,對衝下行壓力,減輕企業融資成本,在貨幣政策的工具裡就不可能排除降准降息這個常規的政策工具。而降准降息也不等於貨幣寬鬆。主要宏觀經濟穩定,經濟下行的壓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宏觀政策的支持而減輕,人民幣的匯率反而會得到更好的支持。貨幣政策應該跳出物價、房價和匯率這些具體的問題,立足於宏觀經濟本身的表現。

  中國的貨幣政策容易被貼標簽,容易被情緒和民意綁架,從而導致貨幣政策到處討好,無所適從。考慮到下半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國際環境,以及對衝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確保貨幣政策的穩定和靈活至關重要,切不可隨意傳遞貨幣政策轉向的信號,影響宏觀經濟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