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評分析:港台選舉有何相似之處?

http://www.CRNTT.com   2016-09-14 00:15:37  


2016年初台灣選舉出第九屆“立法委員”,組成新一屆“國會”(中評社 資料圖)
 
  “棄保”也是在港台選舉中候選人常常使用的選舉手法。在立法會選舉中,建制與泛民在各選區都傳出“棄保名單”,目的就是要集中票源保住關鍵席次,不要因為同一票源的候選人自相殘殺而分散票源,導致對方陣營當選。最明顯的就是在超級區議會建制派原本看好5搶3,最終卻只維持現有的2席,主要原因就是選前泛民多張名單突然棄選,集中票源支持3張名單,讓建制派的部署被打亂,最終工聯會王國興高票落選。

  在台灣選舉中“棄保”牌出現的次數更多,不僅在地方選舉、“立委”選舉中常出現,就連“總統”大選都打“棄保”牌。1994年台北市長選舉、2000年“總統”大選藍營都曾打出“棄保”牌但卻未能成功,讓民進黨坐收兩次漁翁之利;在2012年的總統大選中,藍營“棄保”發酵,宋楚瑜被壓縮至只剩不到3%的得票率,最後馬英九成功連任。可見在台灣選舉中,“棄保”是相當重要的選戰打法。

  以上兩點尚為傳統的選舉策略,最值得注意的一點就是新型選舉模式的興起。不論是香港還是台灣,過去選舉都較為注重基層經營,即參選人需要深耕基層,努力做好選民服務,甚至在有些選區要勤跑婚喪喜慶,通過與選民近距離“搏感情”來贏得選民支持,這點在台灣中南部最為明顯。即使在台灣北部與香港這樣都市化程度及選民素質較高的地區,基層經驗與選民服務也是候選人必不可少的功課。

  但傳統的選舉模式在近幾年已經逐漸被翻轉,以經營網頁、臉書、網絡電台等互聯網模式的選戰打法開始主導港台選舉,並且受到年輕選民的歡迎。很多候選人直接透過網絡媒體平台闡述政見、提出觀點并與選民互動,在選戰期間透過網軍進行宣傳造勢,而不再依靠過去選民服務、維繫樁腳等傳統的選舉方式去爭取支持。在香港,本次當選的游蕙禎、鄭松泰、羅冠聰、梁頌恆等人,都通過經營網絡、電台等選舉方式吸引到年輕選民的支持,在幾乎沒有基層經營的情況下也成功當選。

  台灣則更為明顯,在2014年縣市長選舉及今年年初“立委”選舉中,網路新世代的崛起使傳統文宣模式發生重大轉變,民進黨、時代力量等政黨採用網路戰的選戰打法,全面利用網路、電台、自媒體等工具對抗國民黨的組織戰,選舉結果顯示這種選戰方式獲得巨大成功,綠營及在野力量的新生代在多個激戰選區都擊敗國民黨老將,而國民黨依靠傳統派系組織、樁腳動員的打法完全失靈,最終在攻勢淩厲的網路戰中敗下陣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