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超:大陸要從零開始重新認識台灣青年

http://www.CRNTT.com   2016-10-27 00:12:12  


論壇現場(中評社 秦正陽攝)
 
  “與其做這樣的判斷,不如從零開始,重新認識台灣青年對政治與對兩岸關係的理解”,陳超強調。

  陳超介紹,由於他過去關注抗爭和社會運動,所以呼籲大陸也要重新認識和理解台灣青年的群體性行為與社會運動。他認為,目前進入了新媒體與彰顯個性化的時代,但許多學術研究文章還沿襲著傳統的社會運動的研究視角,更多關注的是組織、主要倡導者和發起人的力量。

  現在島內社會運動強調“異” 傳統研究視角需檢討

  “其實在目前的時代下,社會運動已經漸漸進入到“聯結性”的運動形態,組織力量在現在不見得那麼重要”,陳超指出,“認同”是傳統意義上發起社會運動的一個重要的源泉,以前塑造認同的時候強調的是“同”,而現在發起社會運動時,並不一定追求“同”,更追求的是“異”,換言之,現在的社會運動更追求一些非常多元、個性化的東西。“所以在現在的時代下,需要我們好好扎根台灣青年的廣闊田野之中,重新理解台灣青年的社會運動”,他說。

  陳超指出,當他在幾年前從一個台灣研究的局外進入台灣研究的領域時,突然發現,現在的學術界或者輿論界看似把台灣問題研究得很全、很透,事實上很多思維和觀念反而在幾十年間都沒有變化。“我現在看到,許多學者在面對兩岸關係和台灣問題的時候,言論和二十年前幾乎差別不大”,他建議,在談兩岸青年問題時,我們都需要經歷一個從零開始、重新理解的過程,“這需要我們回歸到一個更加謙虛的心態”。

  台灣進入後現代社會 需從更高層面看待兩岸關係

  陳超認為,現在一些大陸青年與兩岸研究者出現了一種浮躁、自負的心態,“好像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們經濟的發展,讓我們在台灣人面前就可以更加挺直腰杆、更加有底氣了”,但他認為,當大陸一些人在反覆強調“自信”的時候,只能說一些抽象的概念,一旦要具體到“自信”落腳點是什麼的時候,只能說出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指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