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深度專訪:楊立憲稱文化是兩岸釜底之薪

http://www.CRNTT.com   2016-11-19 00:04:42  


 
  兩岸遲遲未簽文化協議 有政治和意識形態障礙

  中評社記者:回到兩岸文化的議題上,文化交流是兩岸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構成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文化基礎,2008年以來的八年是兩岸關係密切發展的八年,您如何評價這八年兩岸文化交流取得的成績?兩岸各界此前曾呼籲簽署“文化ECFA”但最終沒有實現,也有人認為,文化交流合作很自然,不需要簽協議。您怎麼看這兩種觀點?

  楊立憲:我覺得這些說法都有道理,因為文化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文化包括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即人類的所有活動及所創造的財富,都屬於“大文化”範疇。但我們通常講的文化是狹義的,屬於精神文明與精神財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我也同意“文化就是人化”的說法。吳伯雄曾說過,文化就像空氣和水一樣自然,可見文化並不全然是由讀書多少來衡量的,是從出生後接受家長教育開始所習得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包括語言文字、衣食住行、倫理道德觀念等,人的交流就是文化交流。

  當我們講希望兩岸簽訂文化交流協議的時候,這裡的文化不限於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觀念,還包括文化產業、行業和事業,比如文創產業既是經濟也是文化,再如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教育等等。簽訂文化交流協議,其實更多是從文化事業、行業、產業等方面來講的,簽署這樣的協議有利於兩岸文化產業與行業的交流、合作與互利,所以我覺得簽文化協議有其必要性。

  ECFA簽訂後各界都在呼籲簽文化協議,但台灣方面不願意簽,主要障礙可能在於政治顧慮和意識形態障礙。在政治上,他們(台灣當局)既有優越感又有自卑感,總覺得台灣實行民主政治優於大陸,但是講政治和意識形態很敏感,台灣以小搏大感到力不從心,缺乏自信,所以把這個事情看的很重、很大,有太多顧慮。另一個就是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價值觀的問題,台灣總覺得“(兩岸)根本就不一樣啊,簽了又能怎麼樣呢?”害怕擴大文化交流會被大陸統戰影響。我覺得擔心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經濟的都能簽,為什麼文化不能簽?

  島內有兩種文化觀 “文化台獨”根本行不通

  中評社記者:大陸與“台獨”分裂勢力在文化戰線的鬥爭一直都沒有停止。近年來,“台獨”借新媒體、新世代與兩岸關係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打著文化的旗號大做文章,據您的觀察,有哪些表現形式?有哪些新特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