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與汪爺爺對話:汪毅夫談對台工作心路

http://www.CRNTT.com   2017-03-29 00:14:13  


汪毅夫接受中評社記者訪問談對台工作背後心路歷程。(中評社 臧涵攝)
 
  中評社記者:可否談談,您的先輩對您從事對台工作的影響?

  汪毅夫: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延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按照約定,條約文本經雙方皇上蓋印後,於5月8日(光緒二十一年四月十四日)換約生效。1895年4月28日(農歷四月初四日),曾祖父汪春源同另外兩位在京參加“光緒二十年(1895)甲午恩科”會試的台灣舉人黃秀蕙、黃宗鼎,“取具”台灣京官葉題雁、李清琦“印結”,向都察院上書,抵制割台之議。汪春源在為許南英《窺園留草》作序時說的“割台禍起,春源以公車上書”指的正是此舉(“公車”是舉人的代名詞)。當時也在京參加會試的康有為眼見“台灣舉人,垂涕而請命,莫不哀之。時以為士氣可用,乃於一日二夜成萬言書”(《康南海先生自訂年譜》),由此發起有18省舉人參與的“公車上書”(但康有為發起的“公車上書”因傳來光緒帝已在《馬關條約》上“用璽”即蓋印的消息而中止,並未走上街頭)。祖父汪受田(藝農)是前清秀才,他於1945年在國民黨中央直屬台灣黨部主編的《台灣研究季刊》上發表《文化上的消毒運動》和《台胞對於政府的希望》,倡言肅清日據台灣當局的留毒、給台胞參政的機會,我的叔叔汪慕恒教授曾擔任兩屆全國政協委員,並曾在政協大會上發言,批評官員貪腐之風、呼籲保護台商利益。我的堂弟汪舟是首批赴台採訪的大陸記者之一、從事對台讀物的編輯出版30餘年,其工作辛勤而出色。我和我的前輩、同輩一樣,是基於維護主權和領土統一的民族大義和愛國愛鄉熱忱用心用力、建言發聲的。

  中評社記者:回顧對台一線工作這麼多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您如何看待當前兩岸關係發展前景?

  汪毅夫: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我從來抱持滿滿的信心,我已年近70,但我樂觀地認為,祖國的和平統一不僅是可以預見的目標,而且是可見的目標。我記得,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先生逝世的消息傳到台灣,社會輿論鹹表哀悼和欽敬。鄧小平先生是兩岸同胞共同景仰的一代偉人,“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有功於香港、澳門的回歸,也有助於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先生逐漸成為中共的核心、中共中央的核心,也逐漸成為兩岸同胞共同服膺的人物。他的對台工作新論述,已經開啟了對台工作的新局面。習近平先生及和他的對台工作論述,是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充分必要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