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習近平對台目標與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7-06-04 23:53:45  


 
  (一)要以“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定位思維開展對台工作

  爭取人心,首先要解決一個彼此關係定位的問題。2013年6月13日,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表示,“我們兩黨應該以實現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合作,積極宣導‘兩岸一家人’的理念”。(24)這種“兩岸一家人”的提法是傳統上“台灣同胞”稱法(台灣民眾是大陸人民的同胞)的延續,以往中共領導人也曾做過“兩岸是一家人”的表述。(25)到了2013年10月6日,習近平在會見蕭萬長時表示,“兩岸雙方應宣導‘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加強交流合作”;2014年2月18日,習近平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再次強調,“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不能割斷我們的血脈。兩岸同胞一家親,根植于同胞共同的血脈和精神,扎根於我們共同的歷史和文化。”到了2014年大陸“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和俞正聲主席分別在政府工作報告和政協工作報告中提出“兩岸一家親”,該理念正式進入大陸正式工作報告。此外,中共十八大報告在十七大報告基礎上再次強調,兩岸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也多次表示,“大陸和台灣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26)

  如何理解“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定位在對台工作的運用?應該說,從“兩岸一家人”到“兩岸一家親”是一個質的飛越,因為“兩岸一家人”的表述雖也含有感情成份,但總體上屬於“客觀描述”,而“兩岸一家親”不僅點明兩岸是“家人”關係,而且強調兩岸不是一般的家人,而是“關係親密的家人”,誠如習近平指出,“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27)既然是親密的家人,就應該儘量避免骨肉相殘;既然是親密的家人,那麼給予特殊的優惠就順理成章。另外,兩岸既然是“命運共同體”,就說明兩岸命運與共,就帶有某種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意味,兩岸就應該拋棄零和思維,堅持雙贏的理念。這些重要思想都是我們在對台工作實務中要用心領會的,因為倘若沒有以這種“兩岸一家親”、“兩岸命運共同體”的心理與思想來開展對台工作,就不可能真正做到“用心(用赤誠真摯之心)”、“同情(同台灣同胞之情)”,就不可能真正贏得台灣民眾的心。

  (二)要以“理解差異、尊重選擇”的包容態度對待台灣同胞

  我們之所以強調“一家親”、“親情”,還因為“熨平(台灣同胞)心理創傷需要親情”。(28)而台灣同胞的心理創傷部分來自歷史上的兩岸關係因素,對此,我們應秉持“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的態度,去“療傷止痛,化解心結”。由於歷史的軌跡不同,兩岸分離六十多年,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對此,習近平指出,“我們理解台灣同胞因特殊歷史遭遇和不同社會環境而形成的心態、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願意用真誠、善意、親情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當然,這種理解和尊重在兩岸間是相互的,所以習近平表示“台灣同胞也需要更多瞭解和理解大陸13億同胞的感受和心態,尊重大陸同胞的選擇和追求”。(29)也是就說,兩岸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的差異,不應該成為妨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乃至最終實現兩岸統一的障礙,兩岸雙方應該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台灣不應橫加指責大陸的政治社會制度;我們在開展對台工作時,尤其是面對台灣同胞時,也不應貶損台灣的社會制度,因為正如習近平指出,台灣同胞“珍視台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將心比心,我們完全理解台灣同胞的心情”,(30)畢竟那是“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對此我們應該充分尊重,也唯有這樣,才能像習近平所說的“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當然,我們對台灣民眾選擇權的尊重是指對其在台灣內部治理方式與生活方式上選擇的尊重,而不應無限擴展,例如對於兩岸關係的走向,應該尊重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兩岸所有中國人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