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深度:鐘飛騰析中日與大國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00:06:49  


 
  中日經貿以互利共贏為主

  中評社:過去50年來,中日雙邊貿易額創下3714億美元歷史新高。今年1月,RCEP正式生效,中日首次建立雙邊自貿關係,達成雙邊關稅減讓安排,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如何看待中日兩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經貿交流在兩國關係中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鐘飛騰:在沒有美國參與的背景下,中日等15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這個協定的一個重大創新是原產地累積規則,這是歐美都不太重視的一個領域。RCEP的生成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東亞的生產鏈、價值鏈位居全球首位,以價值鏈貿易為基礎,很多原本無法參加到國際貿易中的中小企業、邊緣區域都有了機會,因為不需要大而全,只要能生產一兩個工序需要的零部件即可。

  除日本外,中國與其他14個成員國都簽署了雙邊貿易協定,因而從貿易協定角度看,RCEP的一個重要意義當然是中日之間有了自由貿易協定,這很不容易,對日本來說也很重要。因為,目前多數產品面向普通大眾的公司,如果離開中國市場,很可能就會被競爭對手打趴下。

  日本新版《外交藍皮書》中強調,中日經貿關係非常緊密,在新冠疫情衝擊下,2021年中日貿易同比增長了14.8%。中國連續15年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國,日本也是中國第三大外資來源國。

  總的來說,中日各有比較優勢,中日經貿還是以互利共贏為主。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為很多國家提供了出口機會,巨大的消費能力不得不讓日本公司重視中國市場,目前中國消費者具有實實在在影響日本在華企業經營決策的能力。而且,今天的中國仍然有大量的優質勞動力,仍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天然成長地,日本公司的電子消費品在中國生產並銷售,並且成長性很不錯。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很多產業發展是接著日本企業做的,日本公司將在國內被淘汰的產業鏈逐漸轉入中國,沿海地區首先引入日本的生產線,實施兩頭在外的沿海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中國企業則通過日本企業良好的國際市場經營能力進入國際市場,學習如何做國際經貿。雙方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這個模式持續了很多年,這也是中日貿易維持高水平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中國企業的發展壯大,特別是中國較快的技術進步,例如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可以說已經超過了日本,這使日本企業感到了一些不適應。但從市場的角度看,這是非常正常的,數字經濟下,消費者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誰擁有大的市場,誰就有能力搶先。不過,國際貿易也不單純是純經濟的,不可避免地帶有政治色彩。日本人對此當然不陌生,20世紀80年代,美日貿易摩擦也相當激烈,基於這個經驗,當時的美國學者提出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的相關理論學說,對美國政府的政策影響很大。

  今天,中美也發生了類似摩擦,美國打壓中國的借口和當年打壓日本的說法很類似,不允許貿易逆差持續下去。美國希望改變運行幾十年的世界經濟邏輯,日本當然不願意輕易接受。與美國這個大市場具有內部循環的能力不同,日本國內市場的成長性是很有限的,如果沒有中國、東盟等大市場,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就會下降。

  將經貿合作作為“壓艙石”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一個重要思想,最主要的背景是經濟全球化,美國在很長時間裡曾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宣揚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好處。不過,目前美國的這種認識也在發生很大的變化,很多美國人並不接受“全球化是好的”這一說法,特朗普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政府內有不少人認為,與中國搞自由貿易可能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