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汪辜會談歷史地位與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3-04-24 00:08:00  


 
  兩岸兩會30年的接觸與協商、談判的曲折歷程表明,當“求同存異”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聚同化異”。如國、共兩黨對“九二共識”的理解,一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在早期會談時,為緩和兩岸關係,大陸提出兩岸應當“求同存異”,共同改善兩岸關係。但當朱立倫任黨主席時期,國民黨的兩岸立場轉變為“求同尊異”。在兩岸關係逐漸進入到新發展階段時,再強調“求同存異”和“求同尊異”,衹會導致兩岸關係原地踏步。所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國、共兩黨和兩岸雙方要著眼大局,本著相互尊重的精神,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該努力聚同化異,不斷增進政治互信”。⑲“聚同化異”的提出,含蓄回應朱立倫在兩岸關係中的主張與立場,同時強調兩黨需要共同努力,一起負責。“聚同化異”表明雙方要積極主動改變現狀,而不是停留在尊重差異、保留差異的階段。兩岸的和平統一是雙方共同追求的目標,積極主動化解政治分歧和在關鍵政治立場上的差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放任問題存在,才能真正實現兩岸和平統一。

  (四)兩岸中國人完全有政治智慧處理兩岸之間問題。首先,“汪辜會談”的政治智慧體現在“務實協商”。兩岸同胞同根同族,文化同源。在隔絕狀態結束後,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開展經濟、學術交流。為處理兩岸交流中的突出問題,海協會與海基會在官方授權下成立,先就兩岸談判對話、文書查驗、民眾探親方面達成一致協議,再就公證書使用、掛號函件遺失等問題進行協商解決。其次,“汪辜會談”的政治智慧體現在雙方擱置爭議。“擱置爭議”實際上就是“求同存異”。短期內,兩岸之間政治分歧無法得到完全解決,但因應國際經濟政治局勢、大陸對於和平統一的期望以及台灣本身經濟發展狀態等因素影響,兩岸開展合作交流是大勢所趨。在協商過程中,雙方就兩岸間原則性問題達成“九二共識”,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是兩岸關係的底線,守住底線,允許雙方對一個中國有不同的解釋和理解。底線明確之後,雙方的商談就逐漸步入正軌。第三,“汪辜會談”的政治智慧體現在以互惠互贏為交往原則。中國人在交往中講究“與子同德,與子共贏”。“一方得,一方失”的合作關係得不到長久的發展。很顯然,“汪辜會談”是互利共贏的。就大陸方面來說,台灣始終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雙方隔絕時間長達幾十年,大陸人民渴望實現祖國統一。“汪辜會談”雖是民間性、經濟性、功能性會談,但也是兩岸關係突破隔絕轉向對話的起點。對話意味著機遇,可以商談就意味著存在協調的餘地。就台灣方面來說,在面對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衝擊時,與大陸開展經濟合作,為出口導向經濟尋找到廣大的市場,無疑是當時擺脫發展困境的最優選擇。除了經濟利益之外,雙方是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進行平等協商。從兩岸民眾角度看,兩岸關係發展對兩岸同胞來說也是有利無害的。兩岸同胞本就是命運相連的一家人,建立“互惠互贏”交往原則,而不是“你得我失”的“零和博弈”,才能得到兩岸同胞的支持。第四,“汪辜會談”的政治智慧體現在“行穩致遠”。縱觀“汪辜會談”後30年,兩岸關係從僵持到緩和,經歷跌宕起伏後再升溫,離不開“行穩致遠”的政治智慧。由於當時兩岸之間直接政治對話時機尚未成熟,經濟、文化、科技等作為民間交流,既為兩岸關係奠定穩固基礎,同時也逐漸降低雙方的政治敏感性。以民間交往、民間團體交流推動公權力機構的交往,從開放民間交往、經濟文化交流上升到政治互信,兩岸關係實現絕處逢生,這也證明了兩岸中國人完全有政治智慧處理兩岸之間的問題。

  道路決定方向,方向決定前途!明確兩岸之間的分歧所在,找尋到解決兩岸分歧與問題之道,兩岸關係才能行穩致遠,國家統一與民族富強前途光明!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新時代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外部環境塑造研究”(22JJD810022)。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