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構建服務新質生產力的金融體系

http://www.CRNTT.com   2024-08-02 00:00:50  


 
  新質生產力發展初期,主要依靠科技創新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等核心要素。上述要素的非標準化特徵導致科創類企業從傳統金融中難以獲得足夠的支持,主要依托科創企業的商業信用聚集金融資源,融資形式上更多表現為PE、VC等直接融資渠道。未來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既要進一步挖掘傳統金融的潛力,也要鼓勵和支持中間信用融資模式創新,促進科創企業的商業信用向金融信用的轉化,提升對資源要素的吸納能力。

  保障金融體系平穩運行,推動優質金融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領域的穩步集中。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勢必要求金融資源從傳統生產力領域向新質生產力領域的趨勢性轉移,主要表現為資產價值重估和金融資源重置兩類調整方式。資產價值重估方面,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壯大,相關要素的估值會逐步提升,傳統生產力領域相關要素的估值則會持續下降,觸發“價”的調整;金融資源重置方面,更多的資金和金融配套制度、政策等從傳統生產力領域向新質生產力領域聚集,觸發“量”的調整。上述調整可能打破傳統生產力領域金融要素的周期性波動,轉為趨勢性調整,並導致部分市場主體從“優質主體”轉變為“脆弱型主體”。這一過程中,需要堅持“先立後破”“以進促穩”的原則,既關注相關市場主體的平穩轉型,也關注相關行業、領域的勞動者,積極借助金融手段促進其平穩融入新質生產力當中。

  創新要素組合配置方式,壯大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金融要素體系。當前居民部門存款屢創新高、部分企業現金類資產淤積較嚴重,同時科創類企業仍然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缺乏將存款轉化為有效資本的合適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導致“資金—資本—資產”循環不暢,金融要素在流向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仍存在梗阻。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讓各類金融機構錯位發展,充分發揮各自資源禀賦優勢,立足自身功能定位,探索股權+債權、融資+融智等緊密結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訴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業態,不斷拓展服務新質生產力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同時,還可進一步挖掘金融契約在整合多方利益方面的潛力,盡可能廣泛地統籌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境內資本和境外資本、短期資本和長期資本、金融資本和實業資本,並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協同合作,不斷推動生產要素的創新性配置。

  加快完善金融領域制度體系,為金融服務新質生產力提供穩定的市場預期。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內外部挑戰增多,市場預期對內外部各類因素變化反應較為敏感,有時還會出現預期超調。預期不穩會導致金融體系風險偏好呈現系統性下降,一定程度上會抑制新質生產力領域的投融資活動。如市場機構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創投行業在募資、投資、推出方面均出現大幅下降。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以來,金融領域各項改革舉措陸續出台,對穩定金融領域市場預期發揮了良好作用。未來應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進一步明確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功能定位,完善金融市場基礎制度。在嚴防金融風險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加快完善金融領域制度體系,注重提高金融領域改革舉措的協調性,避免產生收縮性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