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韓國尹錫悅政府對台立場政策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24-08-06 00:01:53  


 
  影響尹錫悅政府在台海問題上立場發生變化的因素是多重的,與其所認知的韓國政治、安全、經濟等利益需求密切相關,甚至與尹總統個人的成長背景、政治理念等也有高度關聯性,但其主要是由一段時期以來不斷嚴峻的朝鮮半島形勢引發的強烈安全訴求、不斷加強韓美同盟並將其擴大為“價值同盟”的意願,以及大幅提升韓國國際地位,踐行其讓韓國成為“全球樞紐國家”的政治目標決定的。

  本文中,筆者將以地緣政治視角作為框架,通過對韓國台灣交往歷史及尹錫悅政府台海政策變化過程進行梳理,分析韓國對台立場態度發生變化的內在邏輯與制約因素,評估下一階段韓國對台政策可能的發展趨勢。

               二、地緣政治視角下韓國政府對台立場政策變遷

  關於二戰後韓國與台灣的關係,有學者將其分為四個階段〔3〕,即1948年到1970年代雙方密切合作時期,1970年代到1992年政冷經熱時期,1992年到2016年政經分離時期,及2016年至今追隨美國時期。這種以時間線為依據劃分不同階段的方法,其背後的內在邏輯,是與當時的國際局勢、東北亞地區形勢、中美關係及韓國自身發展所需外部環境息息相關的。

  雖然韓台雙方的關係可以追溯到日本殖民強占朝鮮半島時期,但韓國和台灣真正交往的歷史,開始於國民黨政府“遷台”後。這一時期及冷戰期間,是雙方在外交和政治上相當親密的一段時期,二者同為美國遏制中蘇的重要盟友,充當其反共先鋒,同時統一的願景也讓二者“惺惺相惜”。1953年時任韓國總統李承晚訪台,雙方發表反共立場的《聯合聲明》,倡議建立亞洲“反共聯合陣線”。1954年,韓台與菲律賓組建“亞洲人民反共聯盟”,1966年時任韓國總統朴正熙與蔣經國完成互訪,將韓台關係推向高潮。這一時期,在二戰後美蘇對抗的冷戰背景下,作為美國盟友的韓台,處在緊密合作的“蜜月期”。

  進入70年代之後,世界格局開始發生重要變化。美蘇對峙雖然持續,但世界多極化趨勢明顯,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崛起,歐洲一體化不斷推進,中美關係開始緩和。在這一背景下,韓國的外交政策也發生重要轉向,開始尋求多元化外交。1973年,朴正熙提出“向不同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國家敞開大門”的新外交政策,向中國拋出橄欖枝,並稱願意根據中國態度調整對台政策。〔4〕全斗煥上台後,韓國推行更加積極的“北方外交”,〔5〕謀求改善與中國的關係,為此,在政治層面上對台保持相對冷淡。同期,韓國與台灣在經濟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雙方在製造業、電子產品、汽車、化工等領域積極進行技術及貿易投資合作。所以這一時期,韓國對台雖然在政治層面“冷處理”,但在經濟層面卻處於“熱交流”時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