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制度監督應走在網絡監督前頭

http://www.CRNTT.com   2008-12-30 11:06:10  


網絡深入民衆生活,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訊/新華網今天登出陳一舟的文章,作者認爲“制度監督應走在網絡監督前頭”。文章内容如下:

  針對近日網絡出現的與南京有關的幾個熱點事件,南京市委書記表示,網絡的快速興起,使黨員幹部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置身於媒體和群衆的監督之下、評說之中,黨員幹部要經得起網絡監督。(《揚子晚報》12月29日)

  從近期報道來看,各地官員高調力挺公共監督。從江西、廣西提出新聞也是生產力、軟實力,到廣東省領導歡迎網友“灌水”“拍磚”,雲南明確將媒體監督作為問責行政首長的依據之一,再到南京市委書記公開表示官員“要經得起網絡監督”,都是例證。溫家寶總理說過,“只有人民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會懈怠。”從害怕監督,到歡迎監督、強化監督,這樣的認識歷程背後,是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理念的漸入人心和保障群衆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的時代要求。

  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使輿論監督從未像今天這樣引人注目,權力的運行,從未如今天這樣被要求公開透明。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公權力流露出歡迎監督的強烈意願,這當然是一件幸事。但在筆者看來,以網絡監督為主要形式之一的公共監督固然需要強化,但制度監督的腳步也需要提速。

  網絡監督不可能替代制度監督。不僅如此,在很多時候,制度監督完全可以走在網絡監督的前面。如在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的“周久耕事件”,這位“周局長”抽天價煙、戴高檔表、開豪華車……我們不明白的是,這一切,為什麼網友們能“發現”,但有關部門卻愣是長期視而不見?現在,周久耕已經被免職,原因是“存在用公款購買高檔香煙的奢侈消費行為”——問題在於,如果不是網友的“細心”,周久耕“問題的蓋子”是不是就不會被“揭開”?另外,公款奢侈消費的官員僅是周久耕一個人嗎?沒被網友偶然發現的還有沒有?故而,防止公款私用和以權謀私的治本之道,是構建起強大的制度監督體系,讓任何違法違規的行為無所遁形。而在此基礎上,網絡監督才是有益的補充。

  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有關部門的查處和問責是跟在網絡監督的後面被動為之了。往往是網絡上“吵翻了天”,現實中的查處才姗姗起步。“依法依規嚴肅查處,絕不手軟,絕不姑息”的態度是值得贊賞的,但回過頭來說,我們的“不手軟”、“不姑息”為什麼總是來得這般遲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