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京日報》:追求真理離不開言論自由

http://www.CRNTT.com   2009-01-13 10:46:13  


 
  永該銘記的突出例證之一是馬寅初先生的人口論。若不是迅速判定其為“反動的馬爾薩斯人口論”,若不是一擁而上的大批判,人口增值至少可以減去三億;而由此帶來的人口壓力也許要延後承受一個世紀以上。如今每日每時要面對的就業安排、教育普及、醫療保障等等,無不和人口壓力相關。

  永該銘記的又一個突出例證是張志新對於“文革”置疑的言論。若不是有關領導判定為“惡毒攻擊文革的現行反革命言論”,若不是當時盛行的以言治罪的“條例”,造成割喉槍決張志新的曠世悲劇,而是每個中國人享有言論自由,同時上與下的關係不是“最高指示”和“緊跟照辦”的關係,而是被監督和監督的關係,那麼,這樣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十年浩劫造成的影響,如文化斷裂,道德缺失,以及專制主義的種種慣性,至今在一些領域還處於艱難消除的過程之中。

  可見,一種言論荒謬與否,是進步還是反動,不是靠權威來定性的,它需要歷史實踐的檢驗。應該說,這三十年來,中國人的最偉大的精神成果是恢復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沒有這個精神成果,一切其他成果都無從談起。其中的關鍵詞是兩個:一是實踐,排除任何權威;二是唯一,排除其他標准。於是,我們懂了馬寅初的言論,懂了張志新的言論,懂了和他們的言論相反的言論是什麼言論;更懂了如何依靠言論自由,去實現中國人民對真理的追求,去保護中華民族安全、健康的進步與發展;繞過我們曾經走過的路——點滴的進步也要付出巨大沉重的代價。

  最後還要點明一事:恰是反對馬寅初、張志新言論的言論,曾經享有了最大的言論自由;而按言論自由的原則,我們今天仍應給予這樣的言論以言論自由。只有一種聲音,真理是不能認識和發展的。一切言論在言論的層面上(而不是付諸行動和實施),都享有自由表述和發表的權利。我們應該認真貫徹我國憲法中關於言論自由的重要規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