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關注長江源區出現的生態灾難

http://www.CRNTT.com   2009-03-10 11:15:43  


 
  冰川退縮已是長江源區的普遍現象,昆侖山脉玉珠峰南坡的冰川2005年與1971年相比,冰舌(在冰川的融化區,自山上往山下流出的舌頭狀冰體)退縮了1500米,每年要退縮40米,唐古拉山口東側冰川側向最大退縮量爲125米,冰舌正面退縮265米。

  “從長遠角度考慮,一旦號稱‘固體水庫’的冰川面積持續减小,其消融量也隨之减少,長江下游來水量也將相應减少,湖泊將大面積萎縮,甚至乾涸,導致源區荒漠化加劇。”據辛元紅介紹,他們已經著手將此次的調查結果送抵總理的案頭。

  辛元紅的憂心還來自于黃河源的前車之鑒。2000年,他參與了國家對黃河源的考察。“1969年的時候,黃河源還有冰川,但2000年的時候,我們在整個流域已經找不到冰川的影子了。”辛元紅說。

  長江源的井不出水了

  黃河源區曾經出現的一些生態灾難,已經在長江源區出現。

  2007年5月,辛元紅在長江源區治多—曲麻萊一帶考察沼澤濕地時,碰到一家當地牧民搬家,要去投靠親戚。辛元紅很奇怪,牧民解釋說,這裏的草場以前所生長的藏蒿草已經很少了,只生長牛羊都不吃的蒿草了。

  辛元紅後來查資料才弄明白藏蒿草退化而蒿草却瘋長的原因正是水環境的變化。

  藏蒿草屬短根莖地下芽植物,而蒿草却屬于長根莖的植物。因爲地下水位的下降,兩者在對水分競爭中,前者敗下陣來。

  調查隊發現,地下水位的下降,影響的幷不只是草原上的植物。位于長江源區的曲麻萊縣,原有的108眼水井近年來乾枯了98眼,瑪多縣原有大小湖泊4077個,目前已有近50%的湖泊乾涸,其餘湖泊水位下降2米至3米。

  這背後,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多年凍土層的變化。“多年凍土層其實就是一個防滲層,它被學術界稱作沼澤濕地的保護神。”辛元紅解釋說,“凍土層變薄,凍土層上面的地表水就會隨之下降;而凍土層徹底消失,地表水就會滲漏,導致地表荒漠化。”

  多年凍土是指在地表下一定的深度內地溫持續兩年以上處于0℃以下的土層(冰、土及岩石)。辛元紅他們調查發現,青藏高原南北界早已出現了片狀凍土退化、島狀凍土消失現象。

  “植被像被子一樣保護凍土層;凍土層像防滲層一樣保護地表水;地表水支撑植被的生長。”辛元紅畫了一個圓圈,來解釋這三者的關係,“整個生態是一個完整而脆弱的鏈條。”但在長江源頭,辛元紅多次目擊了這個生態鏈條不可逆轉地被破壞。

  凍土被破壞的後患

  2005年因修建治多—索加鄉級公路,工程隊曾在公路邊開挖排水溝,揭掉了凍土的保護層——沼澤草甸,地下冰層暴露地表,經過近一年的融化,在路邊形成一條一裏多長的融陷槽。2007年,辛元紅他們到公路沿途調查時,發現這裏的凍土仍在融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