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會因應時勢發展微調台海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09-03-26 06:51:24  


AIT處長楊甦棣(圖中)與台北美國商會餐敘。(中評社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訊/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登載評論員富權文章“美政府國會因應時勢發展微調台海政策?”,全文如下: 

  由於憲政制度的原因,台灣領導人和美國總統的任期幾乎重疊,因而美國與台灣的政黨輪替也幾乎是同步進行。實際上,九年前台灣發生了首度政黨輪替,由陳水扁代表民進黨上台之後,翌年在美國,共和黨的布殊透過民主選舉,結束了民主黨八年的執政權。如今,台灣地區的馬英九代表中國國民黨重新獲得了執政權,而緊隨著美國民主黨的奧巴馬也透過選舉而獲得了執政權,讓共和黨變回了在野黨。

  台灣問題向來是中美關係的關鍵問題。儘管美國的台海政策有其持續性和穩定性的一面,但畢竟不同的政黨、不同的領導人會出於種種個性因素,而對整體台海政策中的某些具體措施,會有不同的闡述和發揮。因此,美國每逢發生政黨輪替,必會導致隨之對台海政策進行微調。比如,當初布殊剛上台時,就對克林頓的“三不政策”進行微調,尤其是從以其推崇的“民主政治”西方價值觀出發,頗為欣賞透過選舉而實現政黨輪替的陳水扁,並給予了不少支持。後來如果不是陳水扁大搞“台獨”分裂活動,不但是嚴峻挑戰美國政府必須遵循的三個“中美聯合公報”基本政策,而且還嚴重衝擊白宮為了應對伊戰、反恐、朝核等急切問題,因而希望台海能維持和平,以免干擾其整個國際戰略部署的台海政策,可能布殊後來還不至於會被迫批評、壓制陳水扁的種種所為,甚至於在二零零八年“總統”選舉前夕,還因擔心陳水扁會以極端手段破壞干擾選舉,及拒絕和平移交政權,因而派出特使親往台灣表達關切。

  如今,台灣地區和美國又分別再次發生了政黨輪替。由於馬英九在內承認“一個中國”,以實際行動恢復了兩岸協商,實現了兩岸“三通”,消減了台海的緊張氣氛,在外主張“外交休兵”,沒有將國共內戰的殘餘硝煙帶到國際場合,世界各國已不必為如何應對台灣海峽兩岸之間的外交戰事而大感頭痛,這間接上也緩和了國際間的政治鬥爭氣氛,因而使美國得以在台海問題上騰身出來,專心應付更為急迫的問題。因此,新上任的奧巴馬政府,樂見台海形勢現狀,還樂見兩岸談判簽署“ECFA”。當然,不排除華盛頓是樂於看到兩岸簽署“ECFA”之後,就為延擱多時的美國與台灣簽署“FIA”打開了大門,使到台灣得以享受到“WTO”會員體的所有權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