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G20倫敦峰會少了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09-04-09 10:46:33  


 
  與布什的上任之初不同,奧巴馬在意識形態和實務上都傾向於與一個更強大、更團結的歐洲合作。然而不管他再如何友善,畢竟無法和一個不存在的東西配合。如果我們將10 年來浪費在憲法辯論上的一半時間,用於在已有各項條約下更好地協調我們的行動,歐盟今天的處境就會好得多。歐洲人只能說,不能做。對這一局面,每個歐盟成員國都要承擔部分責任,布魯塞爾的歐盟領導層也一樣,不過責任最大的是歐盟三大成員國。當初斷送歐盟憲法條約的是法國的否決。英國新工黨政府在1997 年上台時,曾承諾要開啟對歐關係的新時代。然而英國還是舊習難改,寧願給華盛頓打下手,也不肯在歐盟舞台上唱主角。

  變化最大的是德國。10 年前的此時,赫爾穆特.科爾剛下台不久,德國仍是最致力於歐洲統一的歐洲大國。但當時左右翼就有聲音提出,德國應走出陰影,成為一個“正常”國家——變得更像法、英。10 年之後,這些聲音占了上風,今天的柏林公眾很自然地會把短期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安格拉.默克爾本人未必想這樣做,但值此競選年,沒有哪個政治家敢提出:為了歐洲或西方的大局,可以犧牲德國的哪怕一個崗位、一塊歐元或一個士兵。在這種狀況下,美國人和中國人都不把歐洲看作一個單一夥伴。在北京和華盛頓,人們越來越常提到的是G20 中的“G2”,即美中兩國。在經濟上可與美國匹敵的是歐盟,不是中國。經濟政策方面的戰略聯盟本應是G3,不過歐洲在哪裡呢? (作者:蒂默西.加頓.艾什)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