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英九周年 改善兩岸關係乃最大亮點

http://www.CRNTT.com   2009-05-24 00:18:43  


 
    從執政之初的低迷狀態到基本度過最艱困時期 

  2008年 3 月馬英九贏得“大選”,組成以劉兆玄為“行政院長”、財經色彩濃厚、以資深技術官僚為主的執政團隊,島內社會在經歷陳水扁 8 年執政亂象後人心望治,對“馬上好”充滿強烈期待。但馬當局政績差強人意,引起民眾極大不滿。 

  第一,島內經濟受國際金融風暴衝擊不進反退。受執政初始國際油價暴漲以及 2008 年下半年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台灣經濟遭遇多年不遇的經濟衰退,最壞時單季經濟衰退 8.36%,出口大幅下滑4 成,企業倒閉數量持續增加,失業率逼近6% ,台股跌破4000 點。馬英九不得不坦承,競選時的“633 政見”(即經濟年增長率達到6% 、失業率降為3%、人均年收入達到3 萬美元)可能要到第二任期屆滿方能實現。寄望太高的民眾極為失望,進而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成為不滿馬執政的最大原因。 

  第二,馬英九“黨政分離”、“藍綠通吃”的做法引起黨內人士及支持者很大不滿。馬上任之初為了擴大群眾支持基礎,在做“全民總統”理念下刻意與國民黨保持距離,啟用多名偏綠或社會人士出任“閣員”,引起黨內人士及支持者高度不滿。馬提名的“監察院副院長”沈富雄、“考試院院長”張俊彥被黨籍“立委”封殺,更是重創馬形象。對於深藍民眾來說,更是對馬上台後刻意強調“不統”,不敢在兩岸關係上邁出大步較為失望不滿,這也是台北市大安區“立委”補選,藍營支持者投票率低的主要原因。 

  第三,馬當局執政能力被質疑。馬英九儘管清廉、勤政形象受到外界肯定,但也被認為“缺乏堅定的執政理念、足夠的抗壓力和循序漸進的做事方法”,其為落實“雙首長制的憲政理念”而“退居二線”,也被外界諷刺為“二線宅男”。以“行政院長”劉兆玄為首的執政團隊在處理油價、“閣員”綠卡、勘災等問題上政策反復、混亂,引起民眾不滿,也被批評為眼高手低、缺乏施政能力。 

  加上民進黨極力唱衰、刻意在社會上營造“批馬”氛圍,因此在馬執政績效不佳後,不但綠營民眾不滿,中間甚至藍營民眾也感到失望。馬上任後民調迅速下降,就職一、二個月後民意支持度即從近六、七成的高點大幅下降至三、四成,不滿意度則多在五成以上。國民黨在苗栗縣、台北市“立委”補選中該贏不贏,或者該大贏卻險贏,相當部分原因在於民眾對馬當局執政的不滿。 

  不過,馬當局在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加以調適後,總體上已走上正軌,加之近期台灣經濟出現止跌跡象,馬當局基本度過最困難時期。 

  第一,黨政關係有所改善。馬改變“黨政分離”思維後,“總統府”、“行政院”放下身段,努力與國民黨中央、“立法院”系統“搏感情”,建立並強化溝通協調機制,邀請黨務系統參與施政決策,儘管圍繞党主席、海基會董事長職位出現過一些矛盾,但黨政關係總體而言已大有改觀,為馬全力拼政績解除了有利條件。 

  第二,行政運作漸趨順暢。馬當局在遭到外界批評後,逐漸對施政做出較大調整,馬英九不再“退居二線”,“行政院”施政混亂、決策粗糙、政策反復、與基層民意脫節的狀況有所改觀。“研考會” 2008年11 月的民調顯示,54%的民眾認為行政團隊的表現比 3 個月前更好。 

  第三,台灣經濟出現止跌跡象。今年3、 4 月以來,台灣出口降幅趨緩,消費者信心逐步回升,台股在兩岸板塊帶動下突破 6600 點,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開始減少,而大陸居民赴旅遊已從過去的每天幾百人暴增至每天 4000人,5 月底更可望突破7000 人,讓島內旅遊觀光業受益匪淺。 

  隨之,馬當局的民調支持度、信任度都出現回升跡象。有島內政治評論人士指出,馬在黨、政、軍、議會中的磨合協調已漸入佳境,不再生澀、窒礙,執政也更加自信,“總算從訓練期畢業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