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不買美國國債買什麼

http://www.CRNTT.com   2009-06-08 08:24:21  


 
             匯率問題錯配利率 

  文章指出,海外投資面臨的矛盾,只是中國應對危機諸項政策的一個側面。而就此前中國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來說,也有值得反思的角度。5點錯配現象值得討論與思考。 

  第一,結構問題錯配規模。此輪中國經濟周期側重點在於經濟結構出現較大的問題,經濟規模和數量堆積已經引起中國宏觀調控的高度關注,但是面對金融風暴的衝擊,我們的調控重點和焦點依然集中在規模和速度上,嚴重忽略結構性和質量的調整,未來將對經濟可持續發展形成桎梏。中國經濟結構的問題在於內需不足,不能應對外需急劇變化的調整。 

  第二,農業問題錯配工業。此輪經濟周期調整的明顯欠缺在於中國農業不足,從行業戰略角度看,中國工業快速發展基礎脫離農業,甚至忽視農業導致工業不能有效發揮能量。雖然我們政策對應有高度、口號和文件指引的“重農業性”,但實際操作以及有效機制的保障十分不足,進而至今我們并沒有擺脫農業的拖累。農業現代化不足、機械化不足、規模化不足、科學化不足、國際化不足是十分明顯的。面對金融風暴的衝擊,中國工業出了一些問題,一方面是西方發達國家帶來的工業衝擊,另一方面則是自我內需根基不牢所形成的內需不足,內需中的產業匹配產生很大的問題,工業強勢不可持續、農業軟肋沒有根本突破,服務業扭曲愈加嚴重。 

  第三,匯率問題錯配利率。當前國內金融問題主要是中國貨幣政策協調不足,一方面是此輪宏觀調控手段集中使用利率手段,嚴重忽略匯率手段的搭配和協同;另一方面是政策協調使用不當,利率核心是利率市場化沒有根本性的推進,匯率核心是參考一籃子貨幣機制的充足性、有效性和真實性不足。反觀美元貨幣政策的組合,不僅有搭配,更有自我意願和目標的需求,比較而言,中國人民幣貨幣政策則不自主和不自我,并且有點脫離中國現實經濟與市場基礎。美國是市場經濟發展充分的貨幣體,利率政策的使用節奏是常規1年8次,突發時期的次貸風暴時期,1年10次;而中國在此輪調控中100天4次,相當於7次的調整力度,中國市場充分程度和問題層次與美國似乎難以比較和對應。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 

  第四,制度問題錯配產品。目前中國金融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制度建設的健全、完善和充實,并非簡單的產品推進和引進。在中國股票市場起落挫跌之中,中國不斷推出的發達國家有效金融產品,似乎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風險規避和利益收獲。如2008年面對股市下跌之時中國推出的融資融券,如何進展恐怕是一個問號。面對中國金融的諸多問題,我們需要從制度建設的根本做起,而不是短期對策和單一手段。 

  第五,小企業問題錯配大企業。目前國內經濟發展中相當緊迫的是小企業的發展問題,而中國政策對應依然傾注於對大企業的關注。這一方面是中國市場經濟文化觀念沒有根本改變,機制慣性難以修正;另一方面是小企業協調難度和見效程度小於大企業,業績統計和政績報表需要關注大企業,而繼續忽略小企業。我們需要從制度監督以及機制效率上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需求,不能僅用口號、文件或輿論聲音給予安慰,必須有實實在在的對策。中國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乃是經濟增長將可以順利實現和得到有效保證。 

  需要指出,中國作為市場經濟并不成熟的發展中國家,人民幣國際化以及資本賬戶開放必須有自己的時間表。中國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成為全球經濟和金融矚目的焦點,說明人民幣貨幣信譽在某種意義上的影響已超出中國的貨幣基礎和現實,金融行業貨幣信用成為中國經濟金融影響的特殊角度,但這并不意味中國金融實力已經強大,中國市場經濟的前途依然任重道遠、風雨交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