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中國汽車產業集群化效應兩面觀

http://www.CRNTT.com   2009-10-23 11:32:33  


汽車產業集群化,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新階段的一個標誌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訊/媒體日前一條新聞引人注目:中國汽車工業的集群化效應初步顯現,基本形成了以東北、京津、中部、西南、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代表的六大汽車產業集群。 

  據《證券時報》李北陵的文章,汽車產業集群化,有利於推動區域經濟增長。區域競爭力理論研究與發展實踐表明,同一產業企業在合作中追求整體利益最大化,由此形成聯繫密切的產業集群,是增強區域競爭力的主要方式。產業集群將同一產業的中小企業集聚於一定區域,可以進一步加深區內生產的分工和協作,從而形成一種更為有效的生產組織方式;而且把產業發展與區域經濟結合起來,使產業空間的臨近性得以增強,可極大地降低企業間頻繁交易而產生的交通運輸成本,提高區域生產效率。 

  汽車產業集群化,也有利於擴大產業集聚效應。集聚所產生的外部經濟,是外部企業進入的動力,產業集群的雛形一旦形成,可吸引更多的相關企業、研發服務機構及專業人才聚集,產生專業知識、生產技能、市場信息等方面的累積效應,由之獲得更多的市場機遇,更豐富的市場信息及人才支持,從而降低市場風險。並增大同行競爭的壓力,促成相互學習,降低學習成本,進一步增強產業的創新力和競爭力。 

  可以說,汽車產業集群化,是中國汽車工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步邁向由大變強的發展新階段的一個標誌。
 
  然而,從另一面看,中國汽車產業集群也存在問題。按照美國“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的觀點,產業集群不是同類企業的簡單相加,而是由某一產業領域中相互之間具有密切聯繫的企業及其他相應機構組成的有機整體。它至少包括三個要素:一是與某一產業領域相關,這是產業集群形成基礎;二是產業集群內的企業及相關機構相互之間有密切聯繫,這是產業集群形成的關鍵;三是產業集群是一個複雜的有機整體,內部不僅包括企業,而且還包括相關的商會、協會、銀行、中介機構等,這是產業集群的實體構成。

  以之衡量,我們的汽車產業集群顯然還是初級的。其一,橫向發展有餘、縱向配套不足。製造這塊比較發達,而上游的研發、設計,下游的品牌、營銷網絡等發展相對滯後。其二,產品在全球產業鏈上處於低端,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以及整車設計等關鍵環節,受制於海外汽車巨頭,特別是發動機、底盤、電子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方面缺乏自主研發能力,以致產品基本限於國內銷售,且大多是中低檔車。尤其要看到,我們的汽車產業集群是以行業分散為主要特點。汽車行業與其他產業的最大不同,在於它是一個顯著體現規模化的產業。行業集中度高,更利於獲得規模效應。然而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汽車整車廠多達110多家,其中絕大多數廠家的銷量平均只有1萬多輛,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前四大家的產銷量也只有37.5%,其中90多家中小汽車廠家一年汽車產量之和還不到兩成。集中度過低,缺少抗風險能力,是中國汽車產業集群的一個致命問題。 

  我們欣喜於汽車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同時也當正視汽車產業集群的問題。及早採取措施,化解存在問題,中國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有望更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