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馬主席大陸政策 利弊前後左右看

http://www.CRNTT.com   2009-12-12 00:38:50  


 
  趙春山:兩岸展開政治協商是有可能的
  癥結在於甚麼時候談

  剛剛各位提出很多觀念,基本上我都同意,我只作兩點補充:如果我們就問答題來講,兩岸政治協商可不可能?我認為是可能的。為甚麼可能?因為它建立在兩個概念上面:第一個就是政治協商或者政治談判,是不是可預的?這點是肯定的。兩岸的領導人也都有展開政治協商跟談判的意向。

  同時,是不是可預,還要建立在雙方是不是認為進行政治協商談判,是個雙贏的結果:如果只對任何單方面有利,而對另一方面有失、是個零和遊戲的話,就不可能滿足可預這個要求,一定是兩方面都認為進行政治協商談判,可以達到雙贏的結果,才是可預的。就這點來講,我認為是沒問題的。

  那麼是不是可行?如果不可行的,那也就不可能。我想這方面也應該沒有問題。為甚麼?過去的經驗顯示,剛剛各位都提到,儘管是先經濟後政治,但雙方面都瞭解,討論經濟問題的時候,不可避免的都會碰觸到政治議題。

  除此之外,雙方面也都瞭解,必須進行這方面議題的討論,而且從低層次的來談。至於軍事互信機制,胡總書記也提到,所謂兩岸從軍事學術交流,或從很多方面的研究顯示,從軍事方面的術語研究,或者從退休將領之間的交流,可以從低層次開始。雖然高層的交流,諸如演習的事前通知、建立機制等,還有段距離,但是雙方都瞭解,從低層次開始,是可行的。

  既然它是可預的,也是可行的,當然就有它的可能性。那麼癥結在哪裡呢?剛才包副校長講的,甚麼時候談?這個時機,有人說大陸方面表現比較急,有的也說大陸不那麼急,誰急誰不急,其實重點都在甚麼時候談,對雙方都認為有利的。如果現在談,一方認為對你有利,對我不利,則談不起來。

  所以,時機的問題,我覺得可能急不得,雙方面在時機上要有共識:第一點,要談的議題是不是準備好了?如果沒有準備好,就是時機還不到。第二,更重要的是,剛才提到的,我們是不是有互信?如果我們認為談就是爾虞我詐;談,就是你騙我,我騙你,這就談不起來。所以,互信非常重要。

  談到互信,又涉及到兩個問題:這個互信不只是兩岸互信,對台灣來講,台灣內部的互信、朝野的互信也很重要。如果在野的認為,一談就是賣台,作為執政者,就會有所顧慮。所以,在這個狀況下,我們發現,兩岸之所以遲遲未能進入政治協商,主要原因,就在這個地方。

  我個人的看法是,可能要有相當程度的互信,才能進入這個過程;否則,如果沒有相當程度的互信就進入這個過程,一旦談判出現問題,不但沒有辦法增加互信,連過去辛苦累積的一點互信,也會消耗掉。所以,我個人認為,要有充分的準備,又有相當的互信,才進入這個過程。當然各位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接下來的問題是,影響馬政府未來大陸政策走向的內外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看待民進黨的牽制或制衡對馬政府大陸政策的影響。

  包宗和:影響馬政府未來大陸政策的內外因素

  我認為,影響馬政府未來大陸政策的內部因素,第一個就是民意,作為民選的“總統”,一定要看民意的走向;第二個是民進黨,民進黨是主要的反對黨,它的態度等等,也是影響馬政府大陸政策的內在因素;第三個是國民黨本身運作得是否順暢,即黨內是不是有共識,包括府院之間、黨政之間,是不是有共識,尤其跟“立法院”的互動,非常重要;第四個因素,我覺得就是對“總統”將來可能會發揮相當程度影響的智庫,包括國民黨智庫和非屬國民黨的智庫。

  八八水災也是內部因素,它影響到馬英九的聲望及民意變化,所以後續的重建工作很重要。如果馬英九的聲望高或民意支持度高,他的大陸政策也比較容易得到民意的支持;如果馬英九的聲望低,則是馬政府大陸政策的重大變數。

  影響馬政府大陸政策的外部因素,最重要的是大陸方面的態度和對台政策;第二是美國因素,美國是影響兩岸關係最重要的一個國家,美國的態度、政策,對兩岸關係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但不是主要因素,而是次要因素。

  張五岳:馬政府大陸政策的隱憂與挑戰

  我覺得,影響馬政府未來大陸政策的內部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台灣民意的支持度;二是台灣朝野的互動,而朝野互動又取決於民意支持度。在台灣這樣一個非常重視民眾意願、而且是一個定期選舉的社會,多數民眾的看法和感受應該是政府施政最重要的考量。外部因素部分,包括兩岸政經關係的互動、政治上的和平跟經貿上的發展如何取得比較好的平衡。

  過去一年多來,在馬政府的各項政策議題中,民眾對馬政府的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的支持度是最高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馬“總統”在推動這樣一個兩岸關係跟大陸政策的議題,雖然獲得超過五成以上民眾的支持,但仍有三個小小的隱憂,有待進一步思考跟克服:

  隱憂之一:過去一年多,馬政府方面為了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氛圍,政治上採取擱置爭議、互不否認的做法。因此,在兩岸的互動上,凡是涉及到國旗、國號、國歌這些涉及比較屬於“主權”意涵的,台灣都不會過度的高舉,以免製造或引發爭議。但是,這會讓一部分民眾認為,台灣在兩岸互動當中失去了主體性,失去了台灣對“國家主權”尊嚴的堅持。這是在野黨派批評最力的。

  隱憂之二:過去一年多來推動比較多的,都是經貿議題──簽了九項協議,外加一項共識,但經貿的議題,既不是特效藥,也不是萬靈丹,而台灣民眾又不耐久候,因此,如何讓多數的台灣民眾可以實質的感受到兩岸經貿交流持續開展的好處,或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讓民眾對未來有信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挑戰。換言之,兩岸經貿發展雖然對總體經濟成長有好處,但如何增加就業,或降低失業率,可能比GDP的成長更加重要。

  隱憂之三:過去一年多,對大陸比較在意的,或屬於比較刺激性、具有挑釁性的一些字語跟做法,台灣方面都採取比較務實的做法,以利於維持兩岸關係總體和平發展的氛圍。比如,對於台灣民眾感到自豪的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馬政府都沒有特別的加以突顯。但是,如果馬政府在追求總體利益、或追求兩岸和諧發展過程中,無形當中讓民眾感受到要犧牲台灣長期以來所努力奮鬥的自由民主人權這些普世價值的堅持,他們會有不同的看法。

  我認為,如果以上三個因素遲遲無法取得比較大的進展,必定會對馬政府未來的大陸政策構成壓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