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收入分配問題症結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0-02-24 08:11:12  


 
  這些問題產生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中國經濟體制加快轉軌進程之中,發展和惡化於近些年來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攻堅戰的階段。這些問題已經存在十多年了,早已引起中央的重視,黨的十五大即提出了“對憑借行業壟斷和某些特殊條件獲得個人額外收入的,必須糾正”和“規範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趨向合理,防止兩極分化”的要求;黨的十六大以來更是多次提出“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重視解決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問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一系列指示。有關主管部門也先後出台了若幹政策措施,努力解決這些問題。其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的看,效果不明顯,上述三大問題仍然存在且呈現繼續惡化趨勢。

  這一症結到底在哪里?值得深思。文章分析,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深層次問題的制約。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生產關係決定分配關係。目前,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經濟結構和經濟社會體制乃至社會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深層次問題嚴重制約著分配問題的解決。在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下,不少行業、地區高消耗低產出,這使得這些行業地區財富增長相對緩慢,制約著行業、地區之間收入差距縮小;經濟結構不合理如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對外依存度高、第三產業比重小、低附加值產業產品多、低層次勞動者供過於求等,使農民增收、外向型行業和低端行業企業勞動者以及農民工、勞務派遣工、非全日制工等人員工資增長難以實現,加之壟斷企業的地位強化與中小型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不良並存,以上這些都助長了城鄉、行業、群體收入差距拉大;而經濟社會體制存在的問題如城鄉之間尚未完全打破的分割管理體制、對公有經濟與非公經濟發展支持政策的不平衡以及社會誠信的缺失等,也嚴重制約著分配關係的理順和分配秩序的規範。一句話,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經濟社會體制改革,分配領域存在的三大問題無法根本解決,這也是三大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深層次原因。 

  二是利益團體的制約。改革開放到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在此進程中,某些行業、部門、群體的收入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長,與其他行業、部門、群體的收入形成了很大差距,這其中有合理因素,但同時也存在不合理因素,即依靠權利、壟斷地位、人員身份區分等手段獲得的不合理收入。這些行業、部門、群體在社會中一般都居於有利位置,其基於自身利益往往有意無意對理順分配關係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持反對或阻撓的態度,這大大加大了解決分配領域存在問題的難度。

  三是收入分配政策措施不健全、有關方面配合不得力的制約。收入分配是一個大系統,其構成因素有分配主體、分配內容、分配手段、分配結構、分配水平、分配關係等,涉及一次、二次、三次分配領域,包含國家、企業、居民三者分配,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收入分配,機關、事業單位和各類企業職工工資分配等多方面內容,且與經濟社會體制改革等多方面相互聯繫、制約。時至今日,如果不系統設計安排收入分配政策措施,並由有關主管部門配合實施是無法適應當前形勢需要的,也是難以抓好落實的。而這些年來,我們的收入分配政策設計安排恰恰缺少系統性,沒有一個最高層機構總抓分配改革,已出台的有關政策,基本都是治標性質的,且往往不夠周全,普遍帶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色彩,工作中有關主管部門又沒有形成高效的合作,這也是造成其收效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文章指出,分配領域三大問題之所以呈現出多年採取措施卻長期未得到解決的態勢,有其客觀必然性和極其複雜性;同時,還能看到,今後要解決這三大問題,仍然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