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糾結回頭草 谷歌“欲走還留”60天

http://www.CRNTT.com   2010-03-12 14:01:46  


 
  3月6日,全國人大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則表示,中國政府沒有接到谷歌退出中國的任何申請,中國政府至今為止沒有收到谷歌要進行正面接觸和談判的任何報告。

  相比於谷歌副總裁黃安娜在3月2日確鑿表示的“與中國政府對話”一說,人們不禁好奇地想問,中國政府與谷歌到底是談,還是沒談?為何各執一詞?

  “談判,是國與國之間的事情,中國政府不可能與一家公司來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產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騰飛博士表示,“說談也對,因為如果要談,那也應是美國政府替谷歌談判。谷歌一直強調‘在談’,可見一斑;說‘沒談’也對,因為中國政府並沒有與谷歌談判”。

  “谷歌其實還是在進行公關戰,我個人認為,對於我國現有的互聯網監管制度和國家信息安全和網絡安全問題,不存在談判的餘地,尤其是和一家商業公司。”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博士後傅玉輝認為,“況且開此先例,一家一家公司地和中國政府談判,也不太現實。”

  談與不談,表面看雖是操作層面的具體運作,不僅僅是“不同說辭”那麼簡單,實質上,暗含著談判主體“對等與否”的玄機。而這其中,如騰飛所言,美國政府的積極參與不可忽視。

  事實上,與“談與不談的分歧”相比,人們更關注的是“谷歌在中國,是去還是留”。

一切皆因信息監管?

  美國電影《決勝21點》中有個關於谷歌的橋段。

  在這部好萊塢電影中,主人公“數學天才”被招進“21點小組”時,老師說:“我們團隊有一個人應聘去了Google,所以,我們才找你。”數學天才說:“你們一定不掙錢,否則那個人怎麼會離開?”老師回答:“那可是Google啊。”

  “為了理想,可以不要錢,不要那些掙大錢的機會,這就是Google。”

  縱觀整部電影,解讀這幾句對話,不難得出這個結論。雖然這只是電影中的細節,但或能折射出美國的主流聲音。更有甚者,Google的這一形象也得到全世界廣泛的認同,包括其言之鑿鑿的“不作惡”的理念。

  所以,1月13日,Google副總裁的博文一經發表,因為“信息監管”等原因而準備撤離中國的谷歌引發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為了理念可以不要中國市場,”這種論調引發了一些行動,如網民在谷歌中國總部清華科技園的獻花事件,等等。

  Google副總裁的那篇博文里除了“信息監管”之外,也提到了黑客攻擊一事。2月份,谷歌事件的後續進展中,也有關於“谷歌黑客來自中國,如藍翔學校等等”之類的言論。

  但分析人士認為,“黑客攻擊只是一種藉口而已,哪個國家、哪個機構沒遇到過黑客呢?這是全球普遍事件。”攻擊谷歌的黑客,居然來自一家“下設烹飪、汽車維修、數控加工、焊接技術、計算機、工程機械、家電維修、美容美髮”的技工學校,讓人不免有“無厘頭”之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