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揭露“不乾淨官員” 網絡監督功不可沒

http://www.CRNTT.com   2010-03-19 12:03:31  


揭露貪官壞官,網絡監督功不可沒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訊/最近曝光率很高的石家莊團市委副書記王亞麗、廣西來賓市煙草專賣局處長韓峰等人,都是因為網絡輿論的揭露和窮追猛打而身敗名裂。網絡的反腐功能進一步彰顯,網絡的力量讓那些不乾淨的官員心驚膽戰。

  網絡監督是繼傳統媒體監督後的新興輿論監督,它的主要特點——公開、及時、不受他人左右、敢說真話、敢講實話等等,體現了現代文明和現代制度的本質。網絡監督沒有什麼清規戒律,沒有“刑不上大夫”的束縛,沒有看人下菜的毛病。這就使得本來很難發現的問題被發現,本來潛伏得很深的貪官污吏被揭露,本來不可能曝光的醜聞被公開,本來被封住口的真相大白於天下。難怪有的官員嘆息:“沒有互聯網有多好!”

  網絡監督彌補了制度監督的缺陷。在管理和監督官員方面,有人大政協的政治監督,有紀律檢查委員會的黨內監督,有看似嚴密的法律監督,還有傳統媒體的輿論監督等等。這些監督發揮運用得好,確實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當王亞麗、韓峰等人通過網絡監督露出馬腳後,人們再一次發現,其實新興媒體的監督有著其獨特的作用。它的理念、手段、技術和不可阻擋性,讓政府的反腐倡廉目標更加接近。假如沒有網絡的灌水、拍磚,紀委和檢察院可能還不會對他們認真調查,王亞麗說不定還會繼續她的仕途,韓峰的前途可能也不可限量。這對老百姓是多麼大的災難。

  網絡監督是民主政治的一部分。因此,我們要更加積極地保護網絡輿論監督,要愛護敢說真話的網友,不讓說真話、說實話、說有利於人民幸福尊嚴話的網民受到類似“跨省追捕”的打擊和報復,不讓新興的民主形式被某些人以“法律”的名義扼殺。貪官污吏和昏官庸官對網絡監督有一種本能的抵觸。他們不但怕網民從他們的穿戴、吃喝、娛樂以及不慎透露的日記里找出腐敗的證據,更怕上級領導和紀律監察機關從網絡上發現情況,對他們進行查處。因此,他們總是千方百計地挑網絡監督的毛病,給網絡監督羅列罪名,把網絡監督置於他們可以管控的範圍里,從而最終達到封鎖網絡監督的目的。

  網絡上的民眾監督並非十全十美,也有侵犯他人隱私權、發洩情緒、道聽途說等問題。比如一些搜索功能。其實,這只不過是互聯網上的一項技術和手段而已,如同飛機汽車是交通運輸工具、菜刀剪刀是家庭實用工具一樣,我們不能因為某些人利用網絡技術侵犯了別人的隱私,就要對其下禁令,這個道理與飛機汽車會出事故就要消滅飛機汽車、菜刀剪刀會傷人而要收繳統一保管一樣,顯得滑稽而愚蠢。按照現代民主社會的法則,官員的隱私保護和一般公民的隱私權有很大的不同。權力要在陽光下運行,官員的隱私保護自然要有一定的限制。官員的隱私越少,這個社會就越進步。同樣的道理,一般公民的隱私權越多,人民就越幸福越有尊嚴。網絡監督假如正常進行,體現公開透明,這樣不但不會傷害我們的社會,而且能起到提供反腐反貪信息、找到事實真相、澄清錯誤消息的作用,還能有效地監督官員。當然,假如有人利用互聯網技術對他人進行誹謗,那麼,受害人完全可以通過法律手段,與其對簿公堂,以證清白——這在法律上早有設定。

  揭露貪官壞官,網絡監督功不可沒。有的地方出現的抓網民,抓揭露事實真相的人,追究發帖人的法律責任,自創所謂的“誹謗政府罪”等等,其實是在製造冤假錯案。這樣的事情,發現一件就要處理一件,以保證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批評質疑權和民主監督權。否則,我們的文明進步、幸福尊嚴還要在崎嶇的路上徘徊。(人民網-人民時評 建達《揭露王亞麗韓峰們網絡監督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