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搭脈:中國的伊核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10-05-06 12:34:08  


 
  從1995年起,歐盟就是伊朗的一個主要貿易夥伴。在2008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三個對伊朗制裁決議的時候,當年1-5月,歐盟對伊朗出口額達到44.7億歐元,同比增長17.8%,出口增長的商品主要是汽車、機械和其他制成品。一直到2007年,德國始終是伊朗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另外在能源領域,歐洲幾家大的石油公司如英國石油(BP)、殼牌等都在伊朗有很大業務,不僅是進出口業務,還參與石油開采業務。伊朗是歐盟的第六大能源供應商,能源產品占歐盟從伊朗進口總額的80%以上。“真正要實現美國一些國會議員所提出的對伊朗‘致殘’的、或帶有牙齒的制裁,歐洲人一定會同美國錙銖必較。”華黎明說。

  對俄羅斯來說更是如此。除了存在經濟利益,伊朗對於俄羅斯還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在北約不斷東擴的情況下,伊朗是俄羅斯南部重要戰略支柱。一個獨立於美國的伊朗在其南側存在,對俄羅斯戰略上有利。再加上俄羅斯南部的車臣、北高加索動亂也需要伊朗配合,所以俄羅斯不能失去伊朗。

  “從俄羅斯最近一年的表現看,其立場好像有點飄忽不定,但我覺得它是萬變不離其宗。之所以會有態度的變化,主要是奧巴馬去年4月曾派密使到莫斯科給梅德韋傑夫送去一封信,打算用撤銷在波蘭、捷克的導彈防禦系統換取俄羅斯在伊朗核問題上的支持。”華黎明說。

  但在後來美俄之間關於削減核武器的談判中,美國始終不肯在導彈防禦系統上讓步,反而還準備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部署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就是拿伊朗作為籌碼與美國討價還價”。華黎明曾同好幾位俄羅斯問題專家交流過,“他們都非常肯定地說,在伊朗核問題上,俄羅斯不會犧牲自己根本的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在5+1體系中,孤立的是美國,尤其是在討論‘帶牙齒的制裁’的時候,涉及利益的不只是中國一家,其他四家也有利益,而且利益相當大。”

  華黎明還認為,伊朗核問題從2003年浮出水面後,中國始終處在一個相當被動的位置。“美國把與伊朗的敵對國際化,其他國家是被美國‘綁架’了——用一個漂亮的道義上的口號做一個切入點,比如人權、核問題,把中國、其他大國同美國綁在一起,中國顯得很被動。”華黎明認為,中國在維護自己原則和利益的同時,也需要改變一下策略。

  中國中東問題特使吳思科就提出,中國外交家要敢於做工作,變被動為主動,比如與沙特等主張通過和平談判方式解決伊核問題的國家加強聯繫。

  中國中東學會秘書長張曉東表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政策與在歐亞大陸的政策有相似之處,即不允許中東有大的敵對力量挑戰其在中東地區的利益或盟友的安全。而伊朗是中東地區主要的挑戰者。

  他說,“現在制裁伊朗的壓力都聚焦在中國身上,好像中國變成了最後一道閥門。只要中國同意,決議就能通過,只要制裁伊朗,問題就能解決。其實這個邏輯是錯誤的,就算啟動了嚴厲的制裁,伊朗核問題還是不能解決,因為問題的核心在於美國對伊朗這個國家的意識形態、政治目標的高度猜疑,而不是核問題本身。”(《新民周刊》記者邵樂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