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那10萬游走各地的盜墓者

http://www.CRNTT.com   2010-05-12 11:46:23  


 
  文物如何由黑洗白

  在盜取的文物到手後,盜墓者會盡快找到安全穩妥又出手大方的買家。而將文物走私出境,是他們最常用的做法。

  一般情況下,通過專門負責運輸的犯罪分子,從古墓中盜出的文物,1小時左右就能出手,3天的時間即能通過二次倒手讓文物出境。只要文物順利出關,盜墓者便可逍遙法外。文物出境的路徑,一條是通過廣州、深圳等地的海關運出;另一條是先將文物匯集到河南、陝西、甘肅等幾個文物集散地,之後取道香港、台灣,運往世界各地。

  著名收藏家、作家吳樹在《誰在收藏中國》一書中披露,我國被盜掘文物的主要流向是境外。這些文物被走私到國外後,國內的人再想辦法把它們買回來。由於文物回流不必通過海關審查,再加上對回流到國內的文物進行買賣是合法的,使得被非法盜賣的文物最終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對於盜墓產業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健民這樣描述:不少文物販子和專事古墓盜掘的人聯繫密切,一聽說某個地方發現了古墓,就會在第一時間趕過去。一般來說,文物販子會先付給盜墓者幾萬到十幾萬元不等的定金,無論能否盜出有價值的文物,這筆錢都不收回;如果盜掘出的東西有價值,還會再加錢。有實力的盜墓團夥,會在需要時動用衛星定位儀和雷達,出入有專車;有的甚至會在墓地上方砌起高牆,建座煙囪,偽裝成工廠的模樣,以便在里面“安全”地盜掘。

  據報道,當前,全球文物收藏量達萬件以上的文物商,有3000人左右。這些不同國籍的大老板,控制著一個複雜而嚴密的文物交易網絡。從各個國家盜掘出的地下文物,經過四五次倒手,最終到達他們手上。此時,這些出自古墓的文物,已不再帶有任何“危險信號”,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炒作、拍賣,並最終被頂級藏家收藏,而盜墓者也將永遠逍遙法外。

  考古工作者的悲哀

  “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受暴利驅動,以文物為侵害目標的盜掘、倒賣、走私案件時有發生,特別是盜掘古墓葬犯罪有所抬頭。”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黃祖躍日前在接受採訪時,用“形勢嚴峻,不容樂觀”來概括當前我國的文物安全形勢。

  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曾透露:“據這幾十年來的初步統計,中國光是被盜的古墓就有20萬座左右。”另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王侯級墓葬的被盜率達90%以上。《誰在收藏中國》的作者吳樹也曾憂心忡忡地表示:“目前中國的文物儲備幾乎枯竭,中國文化的根基已經搖搖欲墜。”

  在接受記者採訪的過程中,李健民痛心地說:“盜墓、文物走私行為,已經嚴重損害了我們國家和民族在國際上的形象。”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文物工作者的地位非常尷尬,因為他們不得不經常面對這樣的恥笑:“你們(中國)現在自己被盜掘走私出去的文物,要比過去被劫掠和歷代走私出去的文物多得多。”

  讓李健民感到悲哀的還不止這些。時下,我國出現了一股全民淘寶、全民收藏的熱潮,一些主流媒體大張旗鼓地推出“鑒寶”、“收藏”節目。對此,李健民憤慨地說:“媒體在引導民眾的文物收藏觀念和認識方面,起到了非常惡劣的誤導作用。”“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明清文物傳世的很多,我們在地攤上、古玩店里是可以找到民間流傳下來的真品。然而,明清之前的文物是很難流傳下來的。我們在‘鑒寶’節目里,包括現在的市面上,怎麼見到了那麼多明清之前的文物,突然間冒出的這些文物是從哪里來的?如果不是盜墓而來的,又如何解釋?”“我想,‘鑒寶’節目給了觀眾一個很錯誤的誤導,那就是——這個東西太值錢了,如果我沒有怎麼辦?盜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