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防止專斷獨行vs.人人專斷獨行

http://www.CRNTT.com   2010-06-08 10:41:26  


石之瑜教授
  中評社台北6月8日訊/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石之瑜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防止專斷獨行vs.人人專斷獨行”,作者指出“台灣民主化主要的起點,恰恰在於質問誰有資格構成群體的一份子。在沒有大團體作為活動範圍的情況下,個人能否隨心所欲演化成為民主化最基本的參照,以至於台灣民主的涵義,側重的不但是防止一黨長期執政帶來的專斷獨行,更是人人爭取自己可以專斷獨行的權利。這是為什麼本來是用來防止專斷獨行的公投,今天變成是測驗自己能否隨心所欲的工具。”文章內容如下:

  台聯針對ECFA的提案遭到公審會否決表達不滿,並引起對公審會存廢本身進行公投的主張。這是繼陳水扁兩度藉大選為發動公投而發動公投後,再度讓具有最高政治正確性,但卻在實踐中日趨瑣碎化的民主政治,成為熱點與難點。其中根本的困惑在於,民主在台灣的涵義究竟為何。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贊成民主,雖然他們對民主的認識南轅北轍,也往往不贊成彼此對民主的見解,卻都不影響他們堅持自己理解的民主。這其中當然不乏政治宣傳者,也不乏遂行鬥爭者,但是,必須承認其中更不乏真心誠意者。

  英國民主所信仰的是有限政府,以不信任有權者為出發點;美國民主則是信仰分權制衡,乃以防堵暴民政治為動機;而中共的民主信仰的是集體利益,反對資產階級或族群的局部利益。相對於此,台灣民主所信仰的是選舉,訴求的是換人執政。他們當然相互攻訐旁人是假民主,但民主概念中到底有什麼成份能讓對民主涵義爭辯不休的各方,都不爭辯作為價值的民主,而只爭辯民主的指標或民主的目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