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東西猶在文武已失 北京大並區速戰速決?

http://www.CRNTT.com   2010-07-10 09:21:19  


 
並區難度不小

  “東西猶在,文武已失”、“不能崇文宣武,徒留混賬東西”……近日,北京並區的消息在網絡上持續發酵,引發熱議。由於“崇文”、“宣武”突然走入歷史,從獨具韵味的地名成為充滿記憶的符號,老北京們紛紛發聲,頗有焚琴煮鶴之痛,更有還我家園之悲。

  一位網友發帖說:“行政區劃的變更,本是一個城市科學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此善政,理應得到市民舉雙手贊成,為何產生如此負面的民間輿論呢?輿論反對之聲,其實並非針對‘四區合併’本身,而是在抗議區劃合併更名前,沒有徵詢市民意見;新區劃命名,也沒有召開市民聽證會和接受人大代表質詢。”

  網友們的“群情激憤”不禁讓人想起幾年前廣州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時關於“越秀”與“東山”的區名之爭。

  2005年,廣州行政區劃調整,其中包括撤銷東山區、芳村區,設立南沙區、蘿崗區等內容。由於老的東山區與越秀區合併後,作為古時廣州“西關小姐、東山少爺”中的“東山”也成為老廣州們集體緬懷的詞語,甚至還有人提出能否保留一條街道叫東山街,把東山的名字保存下來。

  “這實際上反映了大家對於歷史和傳統文化的一些留戀。”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對時代周報說,“然而,經過這麼幾年,大家也都慢慢認可了。覺得這是一個發展的趨勢。因為歷史上的一些地名,都會有一些重新調整。從以前的南海郡、番禺縣到現在的廣州,都是經過一定的發展歷程。”

  “而廣州經過2005年的行政區劃調整之後,現在看來,整個區域的發展也確實可以更加協調、可以統一布局,對於老城區在土地合理使用方面,還有在城市的功能調整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好處。”

  在彭澎看來,北京四城區並區的關鍵問題所在,其實並不在所謂的“地名之爭”,而是在區劃調整過程中所需要面臨的具體問題,如機構的融合、編制的安排等。“其中,人員的調整是個大問題。”

  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引述北京西城區一名官員的話說,自北京四區合併的消息傳出以後,有些官員擔心合併後可能影響自己的職位,因此儘管今年年初北京市“兩會”期間市人大和政協已經討論過有關四區合併的建議,但還是遇到一些“阻力”。

  據彭澎介紹,廣州在進行行政區劃調整時,主要是通過成立南沙、蘿崗兩個新區來消化並區之後產生的一些過剩人員,還有一些交叉式的調整。例如當時的芳村區撤銷以後,芳村的一些領導就去了蘿崗區,越秀區也有幹部調至天河區,天河區又有幹部調到南沙區。

  “這種撤兩個區、建兩個區的做法對於人員調整來說,還是比較有利的。但是北京現在的情況是只撤了兩個老區,因此情況更加複雜。因為嚴格地來講,是要通過減員來實現的。減員分流的難度太大了,這可能關係到整個並區的成功與否。”彭澎對時代周報說。

  國家行政學院的汪玉凱教授也持類似觀點:“政協提出的幾個行政區劃調整都是很有新意的,但實施難度仍然很大。四個城區的政府構架是長期形成的,非常完整。合併之後,人員安排等問題的解決料將頗為棘手。”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在7月1日下午的會議上曾表示:“要在調整區劃、機構的同時保證黨政機關正常運轉。要按照統一政策、堅持標準、公平公正、結構合理、總數不減、職級不變、多方負責、妥善安排的原則,開展行政區劃調整中的幹部工作。”

  另一方面,也有廣州的政府官員對此提出質疑:“如果說越秀和東山的合併是強強聯合,那麼東城區和崇文區、西城區和宣武區的合併則顯得有點強弱結合的味道。融合起來估計有困難,而且估計需要的磨合時間也相對要長得多。”

  而據一位北京市政府的官員透露,現在北京市的目標是“力爭到年底實現一套牌子、兩套人馬,然後用3-4年時間,實現人事、機構的全面整合和工作的融合”。

  目前,新的東城區、西城區籌備工作委員會成立以後,四區的行政機構仍在正常辦公,外面看來毫無異樣。但在這平靜背後,是否正醞釀著另一場風波?(記者 吳曉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