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施政重民生 香港更須注重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0-07-15 15:02:43  


 
                      經濟發展問題不可迴避

  中國社會科學院昨天發布的《2009-2010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前10名的城市依次為:紐約、倫敦、東京、巴黎、芝加哥、三藩市、洛杉磯、新加坡、首爾和香港。在香港具有可比性的城市中,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及韓國首爾排在香港之前,上海綜合競爭力提升多達九位,香港只提升一位。而在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前十位城市中,中國內地佔據9席。此外,新加坡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將會擴張13%至15%。這些數據說明,香港不能只靠吃老本,必須尋找經濟新增長點,鞏固原有支柱產業優勢,否則有如龜兔賽跑,香港將被競爭對手超過。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年4月發表的《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亦指出,雖然香港的綜合競爭力仍然排行第一,但香港的優勢愈來愈不明顯,與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差距,愈來愈小。香港在經濟規模、高科技產業方面的優勢,將被上海和北京超越。而深圳已經具備獨立向國際市場推廣產品的能力,可以不經香港的前店。報告建議,香港要重新思考和定位。

  香港的整體城市競爭力被臨近城市趕上已成為嚴峻現實。香港仍然領先的一些方面,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吃老本。香港的許多原有優勢已經被上海、新加坡和深圳趕上甚至超越,而新的優勢又沒有創造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未來的施政,不能只局限於“派糖”,應就發展經濟做一次徹底研究及大規模諮詢,為下屆政府推動經濟發展打好基礎,這是更實際更有建設性的做法。

                     社會泛政治化貽害深遠

  香港回歸13年來,社會泛政治化的效應,不僅令香港回歸後的政治發展呈現曲折,而且經濟轉型也無法取得重大突破。香港的泛政治化傾向,已經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令社會逐漸失去公正和理性,衍生數不清的爭拗,令香港陷入內耗深淵。民粹主義泛濫,內耗和爭拗不斷,令政府動輒得咎,難以集中精力進行科學有效的決策,社會亦缺乏搞好經濟的和諧環境。香港邊緣化,與香港社會泛政治化關係密切。

  諸多民調均顯示,經濟民生是港人最關注的問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於今年中的一項調查顯示,有多達五成四受訪港人最關注民生問題,比上年年底上調十二個百分點,創自07年6月以來的新高。同時有三成受訪港人認為最關注本港經濟;最關心政治問題的受訪者則維持在一成二水平。另外,有三成半受訪人士不滿現時的經濟環境。

  香港需要走出政改爭拗的紛擾,全社會集中精力推動經濟發展,加快轉型步伐。香港正面臨兩個難得的機遇:一是內地正在大力推進經濟轉型、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香港服務業發達,在促進內地轉型、調整和升級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二是《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海峽兩岸關係出現重大積極變化,香港在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和兩岸四地經濟融合中,具有獨特的功能,可以扮演重要角色。香港背靠祖國,面臨國家快速發展的良好機遇,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只要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一心一意、群策群力,充分發揮和進一步培育自身優勢,加強同內地的經濟合作,並積極順應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世界產業結構加速調整的大趨勢,就一定能夠實現香港經濟持續平穩發展,促進民生不斷改善。

  政改方案通過後,特別要防止將經濟民生政治化的傾向。例如,極具爭議性的《最低工資條例草案》討論,已經出現政治化的傾向。部分議員將之作為撈取選票和狙擊商界和功能組別議員的工具,這只會加劇勞資雙方的矛盾,無助於就最低工資達成共識。政客藉最低工資之爭爭取民心,撈取選票,是不負責任的做法。任何政黨和議員,都應該從香港整體利益出發,放下政治私利,在審議最低工資立法時避免情緒化的指責,盡量縮窄分歧,凝聚共識,早日完成立法工作。經濟民生政治化的危害,在高鐵事件中已充分顯示出來。高鐵撥款在審議過程中一波三折,當中部分議員將撥款政治化,是主要原因。訂立最低工資,應避免重蹈高鐵事件覆轍。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