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揚胡抑魯”、“揚魯抑胡”及其他

http://www.CRNTT.com   2010-07-24 09:07:38  


鲁迅先生
 
  在政治理念與實際道路的選擇上,胡適是主張溫和改良的自由知識分子的代表,魯迅則是有激進的革命傾向的知識分子的代表。而在歷史經驗的總結的意義上,激進的、暴力的、極權的、以神聖的一部分人的名義打倒、清理、消滅對立的、反動的另一部分人(即使這一部分人中有我們大概念上的親人、朋友和在某種基礎上可以合作的同類)性質的革命從大歷史的眼光來看是不符合人類的文明准則與理性精神的。毛澤東講“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而鬥爭哲學講的是野蠻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是主張和平漸進的自由民主主義及其政治路向還是主張激進的民粹主義及其政治路向以及主張在何種基礎上把“人們在不同方向上的對於自由、平等的追求”統一起來(在革命、激進的基礎上整合的“自由、平等”只能歷史性地走向自身的反面,中國的現當代歷史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是“揚胡抑魯”或者“揚魯抑胡”兩種傾向與選擇在我們時代觀念上的真正基礎和關鍵。

  至於有的調和論者關於“胡適與魯迅,相距到底有多遠?”的想法是基於胡適與魯迅思想上的共同性而發問的。但胡適與魯迅的共同性並不是有論者認為的共同的對於“自由、平等”的追求,因為自由主義與激進革命在建立何種政治制度以實現“自由、平等”的選擇上是兩條完全不同的、在歷史上水火不容的政治路向。而當今時代和平、民主、漸進的改革又歷史性地“重新”成為時代精神的主流。這說明激進革命是中國現代政治路綫選擇上的歷史性的(從歷史的大概念來看也是必然的)錯誤(這種錯誤也有用整整一兩代人的精神和肉體的巨大代價來消刹內在於社會與時代的阻礙性能量的意義。)胡適和魯迅及其五四激進一派的知識分子在思想上的一個共同點是都具有自虐與短視性質的對於中國文化傳統的反叛與程度不同的心理上的敵對。例如胡適說“中國萬事不如人”和思路上的西方主義傾向;例如魯迅的“不讀中國書”和“廢除漢字”“漢字拉丁化”等等主張。我相信,當今時代任何一個有足夠眼光的人都會看到文化激進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的危害。最近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三千人身著漢服、朗誦《論語》的場面就是一個明顯的暗示。它表明中國的傳統文化重新得到了隆重的有官方背景和政府行為性質的重視;它表明代表了中國傳統士文化精神、傳承了中華民族精神血脈的中國文化是不容輕忽,更是不允許妄言拋棄的!

  歷史眼光下的胡適與魯迅分別是中國社會已經逝去了的一代人中兩種不同的知識分子精神與不同的政治路向選擇的代表。胡適的價值在於他的西方視界下的哲學、文化研究和對於西方哲學、文化思想的紹介以及他的對於現代政治的自由民主精神的不懈的堅持與追求。魯迅的價值在於他的小說創作、愛國精神與不留餘地的政治批判。但由於魯迅在思想觀念上和現實利益上與激進革命的理論和政治實踐實在無法脫離幹系,在私人道德品質上也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以及在歷史的意義上其思想並無更高明、深刻的創見,因此當代一大批具有濃烈的自由民主精神的知識分子在觀念上對於胡適的靠近,與在觀念上對於魯迅的疏離也就成了一種具有歷史性的必然的選擇。我們告別革命,我們選擇更加文明、理性、民主、寬容的構建自身以及人類精神的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