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大清華的競爭 能否高級點

http://www.CRNTT.com   2010-07-21 11:13:43  


北大清華搶完狀元“打嘴架”,暴露與世界名校差距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訊/北大清華占用了如此多的社會資源,寄托了國人很高的期望,但在世界知名大學排行榜上徘徊不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喊了多年,也不見起色,恐怕與這種落後、不無“低俗”的理念不無關係…名校之間有競爭是好事,關鍵要看爭什麼。今日新華每日電訊刊發評論員丁永勛的文章“北大清華的競爭能否高級點”,文章內容如下:

  7月19日,清華大學公布了今年的高招數據。與之前北大公布的數據對比,存在多處“打架”的地方。北大稱錄取了全國超過六成的“狀元”,清華則稱九成理科“狀元”和近三成文科“狀元”報考清華,二者相加,兩校共收羅了全國“十二成”的“狀元”,堪稱奇跡。此外,兩校公布的各省份尖子生報考錄取情況、文理科分數線等統計數據存在矛盾。表面上看,兩校實現了“雙贏”:都聲稱贏得了這場“狀元爭奪戰”。(據7月20日《新京報》)

  且不說“雙贏”的結局有多荒謬,單是兩大名校賣力爭奪“狀元”,為此不惜含糊其辭、誤導公眾,就有點太低俗了。現在,對高考“狀元”的追捧,已經被視為一種惡俗,很多地方也明文規定,不得炒作高考“狀元”,但這一風氣一時很難刹住。連中國最頂尖的兩所高校也在為“狀元熱”推波助瀾,難怪此風難刹。

  其實,現在的所謂“狀元”,無非是一次考試的第一名而已,而且“分數狀元”難免並列,所以才有了“超出總數”的笑話。“狀元”的產生,有太大偶然性,高分未必素質更高、將來更成功,道理與事實,已經無須贅述。有人專門進行過相關研究,高考“狀元”的“成功率”並不比普通學生高,更沒有達到社會普遍預期,有些還成了學業失敗的反面典型。

  如果說商家和中學炒作高考“狀元”,還有利益的驅使,或者其他的額外收益,像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誇耀自己收集了多少“狀元”,則顯得很沒意思。大家都承認,北大清華是目前國內最好的大學,那些高考尖子,除了報考海外大學的,基本上都會選擇北大清華,這是很自然的事,沒有什麼可炫耀的。此外,兩個學校學科側重不同,一個偏重文理基礎學科、一個偏重工科,考生原本可以各選所需,不是誰吸引的“狀元”多誰就高人一頭。如果非要比“狀元”去向,看看有多少“狀元”選擇了海外高校,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此外,一個大學是否優秀,也無法用擁有多少高考“狀元”來證明。如果高考成績能證明什麼的話,也只能說明考生高中階段學習好、會考試,跟大學沒有太大關係。可能在很多人看來,生源優秀也是一個大學借以自誇的資本,但如果集中了那麼多優秀生源,卻沒有培養出同樣多的傑出人才,則更說明大學的失敗。

  衡量一個大學的好壞,主要看師資和教學水準、培養了多少優秀人才,不應拿生源質量作為指標,要是這樣的話,北大清華早就該是世界一流大學了。

  當然,強調錄取了多少“狀元”,可能只是高校的一種招生宣傳策略。但在我看來,兩大名校攀比收集了多少“狀元”,還不如真刀真槍比一比賽艇更有意義。有意思的是,在清華新聞網站上,有兩條並列的新聞,一條說“清華不再以狀元論英才”,緊挨著上面就是“各省理科狀元九成填報清華”,這樣矛盾的心態,以及在招生宣傳上“互相打架”的說法,說明高校之間競爭的東西太膚淺、水平太低級,離大學的本質越來越遠,並且對自己到底需要什麼,也沒想清楚。

  北大清華占用了如此多的社會資源,寄托了國人很高的期望,但在世界知名大學排行榜上徘徊不前,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喊了多年,也不見起色,恐怕與這種落後、不無“低俗”的理念不無關係。

  名校之間有競爭是好事,關鍵要看爭什麼。如果北大清華能夠在推進招生公平、探索科學的人才選拔培養機制、革除高校弊端、推進高教改革、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上展開競賽,而不是暴發戶比闊鬥富般炫耀攬來多少“狀元”,才是國人所樂見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