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轉型就是培育新經濟增長“紅利”

http://www.CRNTT.com   2010-07-28 07:44:56  


 
  文章表示,面對不斷擠壓的紅利空間,我們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通過深化體制改革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並盡力尋求實現從依賴投資和出口向依賴有效的國內消費需求的轉變,同時消除勞動力、環境等關鍵資源的價格扭曲,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紅利”:

  比如對內開放紅利。長期以來,民營企業在很多行業的准入方面始終受到政策限制,國家雖然兩次發文擴大民企准入,但進展依舊緩慢。汽車行業的案例值得我們反思:國內幾大汽車公司與歐美汽車巨頭長期合資卻未能獲得相應的技術和品牌,而汽車行業對內開放後,比亞迪、吉利、奇瑞等國產品牌迅速崛起,打破了國外汽車品牌的壟斷。電信、電力、石油等行業一旦擴大民企准入,必將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通過競爭帶來的價格下降而增加消費者剩餘,而居民生活成本的下降又將導致消費能力的提升,後者正是我們所急需的。

  又比如央企改革紅利。央企目前處於良好的盈利狀態。但是我們既要看到央企的強大是以降低全社會競爭效率為代價的,更要看到央企在公司治理方面仍存在的問題。目前央企良好的盈利狀況掩蓋了改革的壓力和迫切性,因此,我們需要在新的歷史高度上認識推進央企改革的必要性。當然,央企改革還應在觀念上大膽突破黨管幹部的原則,讓企業管理層的選聘真正市場化。

  還有創新紅利。我們所面對的一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痼疾是,國企長於成本競爭而短於創新。中國雖然已逼近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但專利數占全球比重只有1%。這實在太不相稱。推動企業走上創新之路,現在大家都看到了,非得消除制度環境中的負向激勵不可,斷不能再繼續依靠體制尋租、廉價勞動力、污染環境、獲得廉價資金、人民幣低估等途徑獲得競爭優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