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日本首相對韓道歉的背後

http://www.CRNTT.com   2010-08-13 07:52:24  


 
  日韓邦交正常化交涉,歷時14年,其間歷經波折。上世紀60年代中期,靠政變上台的樸正熙政權亟待發展經濟,以顯示對北方的制度優越性,重建自身的合法性;日本則處於東西方冷戰的前沿,從“貿易立國”的國策出發,需要政治上的盟友和良好的國際環境;同時,美國正面臨古巴導彈危機等吃緊課題,迫切希望日韓和解,稱為其麾下一對和諧的“棋子”。於是,美方牽頭,打出“合理”標的(最初的標的設定是韓方要求金額加日方承諾金額除以2),強力推動。其結果,被認為正常化交涉的三個實質性法律要件中,只有殖民統治期的受害賠償問題達成優先妥協,日韓合併的合法(非法)性問題和竹島(韓國稱“獨島”)主權問題要麼被“曖昧化”處理,要麼被擱置。

  以區區5億美元的價碼清算長達36年的血腥殖民歷史,是可忍,孰不可忍?簽約前後,韓國爆發了激烈的反政府示威。但對樸正熙政權來說,沒有這筆屈辱的“賠償金”,便不會有後來的“漢江奇跡”:此後十年,韓國經濟翻了13番,從全球最貧困國家之一一躍成為新興工業國。

  但毋庸諱言,在一種高度現實的政治解決程序的操作下,“程序錯誤”多多。其中,歷史清算問題成了徹頭徹尾的犧牲,加上竹島主權紛爭,成了制約日韓關係發展的隱患。回過頭來看,日本雖然在美國的庇護下,深諳政治解決歷史問題之三味,處處占盡先機,但同時也難買鄰國的真正信任,從而坐下了東亞社會互不信任構造的主因。得焉失焉,其實難說。極而言之,即使退十二萬步,有一天日本全面、妥善解決了日韓間全部的歷史糾葛,問題也僅僅是解決了一半,離真正“擺平”還遠。因為百年前的殖民統治,對象是彼時整個朝鮮半島的政權(李氏王朝)。所以,日本的麻煩還在後頭。

 作者:劉檸,北京學者 來源:南方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