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不應走高物價的發展道路

http://www.CRNTT.com   2010-11-05 08:27:51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訊/最近,國家發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價格監測情況。在監測的包括蔬菜、糧油、鮮肉類及水果共31個產品中,與9月份相比,共24種產品價格呈不同程度上漲,約占統計總品種的80%。物價的上漲,催生了一些囤米囤油的所謂“海豚族”,同時,一些深圳的居民選擇到香港購買生活用品,物價飛漲和負利率下的眾生相令人感嘆。

  即便如此,一些專家對於月月創新高的CPI視而不見,認為目前中國並不存在通脹。原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福垣就認為,“我們沒有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是政府政策的產物,拉動內需物價就要上漲。我們中國要想成為強國,非得是‘三高’:物價高、人價高、錢價高。”而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也認為,中國應該提高通脹的警戒線到4.5%,這樣才能確保經濟的高速增長。

  新京報發表社論稱,按照貨幣學派的經典論斷,通脹無論何時何地皆為貨幣現象,而通過較高的通脹保持經濟的增長,這本質上是向民眾轉嫁經濟發展的成本。正基於此,著名學者吳曉靈才直言:“過去30年,我們是以超量的貨幣供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數字也表明,2009年中國的GDP是1978年92倍。同期,2009年廣義貨幣供應量為60.62萬億元,是1978年859.45億元的705倍。這意味著,民眾為經濟增長承擔了相當大的成本,這是國民收入分配失衡的貨幣現象之一。

  正因為貨幣超發,導致生活用品的漲幅遠遠超過了CPI所顯示的數字。從目前物價的態勢看,10月份CPI將繼續創造年內的新高,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已經通過加息表明了對通脹的警惕。無論是為了經濟快速發展而否認通脹的存在,還是提高通脹警戒線,很顯然,這些做法一方面掩蓋我國真實通脹水平的負面作用,另一方面,事實上是讓民眾為保持經濟高速增長買單。這事實上是向居民徵稅,本質上都是為了保持經濟增長的速度而讓居民承擔更多的發展成本。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