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價格管制治通脹有害無益

http://www.CRNTT.com   2010-11-18 08:07:18  


  中評社北京11月18日訊/凶猛的通脹勢能如同宇宙中吸納物質之黑洞,正吞食著中低收入者生活的尊嚴。而在讓老百姓有尊嚴地生活這一理念指引下,出現了大量價格管制的政策。近日,發改委、工信部等多部委正醞釀諸項物價調控舉措,試圖極力挽回居民生活的尊嚴。證券時報發表學者劉曉忠文章表示,自部分農副產品大幅上漲以來,發改委等部門就出台了價格管控和打擊囤貨等系列行動,遺憾的是,這些舉措並未能阻止通脹勢能。其實,無需更多的經濟學知識,單憑常識即可知此舉無效,價格管制之舉等同於揚湯止沸,火未盡,鍋只會燒得更熱。

  這種現象源於當前主流觀點對物價上漲的浮萍之見。當前部分主流專家要麼依舊“狡辯”地認為當前的價格上漲是非通脹,要麼倒果推因地生造出結構性、輸入型以及成本推動型通脹等似是而非的偽專業名詞。遺憾的是,這些主流之偏見在很大程度上蠱惑了人心,並為相關部門所接納。

  有關部門防通脹開始出現新思路,即從單純的價格管制向多元化調控思路邁進發展生產以從供給上緩解農產品供應,物資調配和流通環節幹預,以及向中低收入者發放補助。例如,福州市採取由國有蔬菜批發市場供應市區蔬菜,官方消息稱僅出這一招就直接使該市消費量最大的四種蔬菜價格平均回調三成。武漢則向中低收入者發放每月30元物價補貼。

  文章稱,不懷疑這些措施的暫時性效果,問題的關鍵在於其是否持久和治本,通脹會否以另外的面目出現。回顧古今中外之價格管制史,無數事例證明,任何形式價格和交易管制之舉都不是解決通脹的有效之策。這些管制手段,唯一改變的是通脹的臉譜,而非通脹本身。公元301年古羅馬皇帝迪奧克里頒布限價令,其結果招來的是公元306年君士坦丁上任後的惡性之通脹,而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最高限價則某種程度把羅伯斯庇爾送上了斷頭台。改革開放之前,中國很少出現通脹,但這並非是通脹不存在,而是在價格管制、物資配給等辦法下,通脹以物資緊缺、無效資產等臉譜顯示出來,改革開放後商品市場發育,通脹終於還原了本來面目。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