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貨幣體系失調引發六大症狀令人憂

http://www.CRNTT.com   2010-11-24 08:32:16  


 
  一是以需求和供給構造的世界分工體系正面臨著國際收支體系巨大不平衡的困擾。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主要供給方,正面臨著外部需求不足的市場萎縮;而依靠消費信貸緩解經濟矛盾的發達國家也因債務導致過度消費模式難以為繼,消費增量難以趕上生產增量的增加,一方面是過剩的產能,而另一方面是全球經濟外部需求約束越來越大,供需缺口將越來越大。

  二是全球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脫節日趨嚴重,現在製造業中心已逐步從發達國家轉向新興市場國家,但貨幣金融中心仍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金融市場不發達,金融體系比較脆弱,在對外交易中長期依賴儲備貨幣進行計價、結算、借貸和投資,貨幣錯配帶來的匯率和資產風險不可避免,風險將越來越多地由新興市場國家承擔。

  三是加劇全球資本無序流動的風險。由於風險和收益不對稱的國際貨幣發行機制,全球流動性持續擴張,境外流動性過剩日趨嚴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美、歐、日等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從2007年的8萬億美元激增至2009年的10萬億美元。由於新興市場相對於發達經濟體的長期增長優勢、投資者向海外市場分散投資的意願加強以及對新興市場貨幣的名義與實際匯率長期升值的預期等將引發巨額國際資本包括投機資本無序流動風險,很可能將新興經濟體推向資產泡沫化邊緣。

  四是量化寬鬆使債務國與債權國財富分配越來越失衡。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本質就是債務貨幣化,美國將“私人債務國家化”,然後將“國家債務國際化”,讓別國為美國的危機買單,美聯儲用天量國債購買計劃來支撐全球流動性戰略,其背後是加速全球財富的轉移和再分配。全球2009年外匯儲備是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3%,其中60%以上是美元資產,也就是5萬多億美元,這其中中國擁有2.4萬億美元儲備,占全球外匯儲備的近三成,位居世界第一,其它新興經濟體共計占五成,美國將通過儲備貨幣貶值變相違約其外債償付義務使這些國家財富大幅減值和縮水,嚴重損害其債權人利益。而日益嚴重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對中國實體經濟和製造業成本影響更為巨大,無異於對中國徵收通脹稅。

  五是全球現在表現出來老牌發達國家與新興經濟體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對峙,新興經濟體以量化緊縮對抗發達國家的量化寬鬆,造成貨幣政策的失衡。同時由於新興市場貨幣大都盯住美元,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嚴重被削弱。不平衡的貨幣政策,不僅使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國際購買力與國內購買力背離,面臨“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窘境,也加劇了全球貿易的不平衡,進而又進一步加大全球經濟的不平衡,有可能為新的危機埋下隱患。

  六是進一步加劇國際貨幣體系的失衡。國際貨幣體制由三個支柱構成,即匯率的決定機制、國際流動性的供給機制和經常收支失衡的調整機制,美國在控制了匯率的決定權和國際流動性的供給權的同時將矛頭指向國際貿易收支失衡,因此,美國要重訂“經常收支的調整方式”,借用美元霸權將“美元本位制”演變為“美國本位制”,美元周期將進一步決定全球經濟周期。全球經濟已經嚴重脫軌,美國打著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幌子,大力鼓吹平衡增長框架,卻拉著世界經濟在錯誤的軌道上越走越遠。


 【 第1頁 第2頁 】